校友卡要求填级别 校庆也分尊贵卑贱?

2024-05-10 07:28 来源:扬子晚报

  最近,内蒙古集宁一中发文呼吁该校校友在70周年校庆之际填写电子校友卡,而校友卡上需要填写的信息包含个人职务级别,选项从正国级一直到副科级。对此,不少网友都提出了质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该校相关负责人否认了此举就是“比谁官大”,而是表示“我们就是了解一下校友现在都在干什么。对于校友,我们不存在什么厚此薄彼,是完全平等。”(5月9日澎湃新闻)

  校庆是大团圆,但现在却似乎成了名利场。集宁一中电子校友卡在问卷填写过程中,把校友分成了不同的界别,从政的校友需填写行政级别。校方对此的解释是“了解校友在干什么”,但其传递给外界的观感,很容易被解读为“人分三六九等,校庆也论尊卑贵贱”。集宁一中甚至以“白纸黑字”“选项勾选”的方式,将之凸显强化,这无异于是公然的冒犯。

  信息收集到了打探“官级”的份儿上,其中用意不言自明。可能在校方看来,官职更大的校友,接待规格自然要更高一些、位置坐次自然是要靠前一点、迎来送往自然是要更用心一些。所谓人情世故,在校庆的语境下,被极致放大,那些小心翼翼的繁文缛节,贯穿始终而劳心费力。

  “从前的学生”如今有了各自的身份、地位和影响力,这使得校方在与其相处过程中,难免谨小慎微、看人下碟。既怕冷了场子、错失资源,更怕招待不周、得罪“贵人”。进退失据之际,便做下了“让校友填职务级别”的怪事。

  再换到校友视角,真要动笔填写自己的“级别”时,大家的内心难免会发生微妙的波动。看着对面笑语盈盈、亲切和气的同学,会不会不由自主地猜想“他到底又是什么级别”?如此一来,一场本来暖心的聚会,或许也就有了变得让人烦心的可能。

  说到底,校园本是一方净土,求学生涯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难得、单纯的时光。一段最简单、纯粹的生活,本就该用最简单、纯粹的方式去谈论、纪念。同学间的友谊、对母校的眷恋不应该被那么多人情世故浸染。这一切,都和“级别”毫无关系。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校友卡要求填级别 校庆也分尊贵卑贱?

2024年05月10日 07:28   来源:扬子晚报   蒋璟璟

  最近,内蒙古集宁一中发文呼吁该校校友在70周年校庆之际填写电子校友卡,而校友卡上需要填写的信息包含个人职务级别,选项从正国级一直到副科级。对此,不少网友都提出了质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该校相关负责人否认了此举就是“比谁官大”,而是表示“我们就是了解一下校友现在都在干什么。对于校友,我们不存在什么厚此薄彼,是完全平等。”(5月9日澎湃新闻)

  校庆是大团圆,但现在却似乎成了名利场。集宁一中电子校友卡在问卷填写过程中,把校友分成了不同的界别,从政的校友需填写行政级别。校方对此的解释是“了解校友在干什么”,但其传递给外界的观感,很容易被解读为“人分三六九等,校庆也论尊卑贵贱”。集宁一中甚至以“白纸黑字”“选项勾选”的方式,将之凸显强化,这无异于是公然的冒犯。

  信息收集到了打探“官级”的份儿上,其中用意不言自明。可能在校方看来,官职更大的校友,接待规格自然要更高一些、位置坐次自然是要靠前一点、迎来送往自然是要更用心一些。所谓人情世故,在校庆的语境下,被极致放大,那些小心翼翼的繁文缛节,贯穿始终而劳心费力。

  “从前的学生”如今有了各自的身份、地位和影响力,这使得校方在与其相处过程中,难免谨小慎微、看人下碟。既怕冷了场子、错失资源,更怕招待不周、得罪“贵人”。进退失据之际,便做下了“让校友填职务级别”的怪事。

  再换到校友视角,真要动笔填写自己的“级别”时,大家的内心难免会发生微妙的波动。看着对面笑语盈盈、亲切和气的同学,会不会不由自主地猜想“他到底又是什么级别”?如此一来,一场本来暖心的聚会,或许也就有了变得让人烦心的可能。

  说到底,校园本是一方净土,求学生涯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难得、单纯的时光。一段最简单、纯粹的生活,本就该用最简单、纯粹的方式去谈论、纪念。同学间的友谊、对母校的眷恋不应该被那么多人情世故浸染。这一切,都和“级别”毫无关系。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