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山西五台政府请和尚做法事:"不问苍生问鬼神"贻笑大方

2014年01月14日 07:39   来源:红网   文/徐静

  近日,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在五台县,校园内盛行举办“谢土”仪式,校领导焚香点蜡,甚至下跪祭拜。逢每年一度的这种仪式前,老师要凑份子,自备纸元宝送到学校。对此,多所学校校长表示,“谢土”旨在祈求师生平安。五台县宣传部工作人员则称,尽管“谢土”仪式含一定的迷信色彩,但作为当地的一种风俗,学校、单位甚至政府部门都会办。(1月13日《新京报》)

  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谢土”仪式也是当地祈求平安的一种风俗习惯。如果说这样的“法事”是在寺庙中进行,那是顺理成章、无可厚非之举。如此声势浩大、兴师动众的“谢土”仪式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校园中举办,难免会让人觉得格格不入。而政府请和尚做法事,官员称天空现金龙,作为政府工作人员,居然对封建迷信之事如此追捧,实属不该,理应遭到批判。

  部分党员干部遇事求签,见佛烧香,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举动,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对封建迷信活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媒体报道,据有关官员封建迷信案例的汇总信息,当前封建迷信在一些党员干部中滋生和蔓延。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半数的县处级公务员,不同程度地相信“迷信”。更有甚者一边拜神,一边贪污,用贪污来的钱供神,从神的“庇佑”中获得贪污行为的精神支持,已然成为一道怪异的“风景”。“不问苍生问鬼神”在这个信仰稀缺的时代仿佛成了贪腐分子谋求慰藉的“心灵鸡汤”。

  对于科学文化水平较低的社会群体来说,由于强烈好奇心和缺乏鉴别力,存在迷信现象是可以理解的,其对社会的影响也是有限的;而对于文化素养相对较高同时又手握公共权力的领导干部来说,不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反而热衷于迷信和风水,其造成的社会危害却是无法估量的。

  “不问苍生问鬼神”与党的性质和宗旨背道而驰,官场迷信败坏党风政风,腐蚀社会风气,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百害而无一利。当地历史遗留下来的风俗固然要尊重,但是沿袭也要分场合,领导干部更是要带头普及科学知识,岂能盲目迷信“鬼神”之说?唯有切实树立起科学的价值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精力放在为人民办实事、改善民生之上,方为正道。

  

(责任编辑:张无)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官员何以“不问苍生问鬼神”    2015年04月28日
  • ·愿凭仁爱医苍生    2015年07月29日
  • ·是谁捧红了王林    2013年07月3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