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结构改革必将成为世界性命题。中国已经有了优秀的改革蓝图,如果执行到位,有利于到2020年实现两个翻番目标
对2014年的国际经济前景,国际上虽不乏乐观声音,但美欧日等发达国家至今尚未施行必要的结构性改革,没法从根本上解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经济疲软。因此,跨入新的一年,我国既要继续做好与不利的国际经济形势艰苦奋战的必要心理准备,也应树立起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经济良性发展的信心。
据世界银行预测,2013年美国经济增速只有2%,2014年会达到2.8%,危机已过5年,仍未出现以往危机过后的7%—8%的增长反弹,而且,劳动力市场的参与率也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日本经济的复苏迹象是以宽松的货币政策催生股票市场的虚热所致,2012年的经济增速是2%,2013年也只是2%,2014年则很可能降到1.4%。欧洲经济也是同样情形,主权债务危机的暴风骤雨似乎过去了,但希腊、西班牙等国失业率高达26%,仍需依靠外部的输血来维持经济的运转。
国际经济周期这一外部影响,是自2010年以来,我国和一些金砖国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的原因之一。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被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拖慢,投资则因上一轮反周期刺激政策的逐步消化完毕而放慢脚步,只有国内消费增长还较正常,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实属正常。但不论地下铁路还是污水处理、环境保护还是产业升级,还有大量的发展空间,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回报率。因此,用好我国与发达国家发展差距的后发优势,用好政府相对健康的财政空间和充足的民间储蓄、外汇储备,我国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仍有能力保持7%—8%的中高速增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作为一个低收入国家,我国资金要素相对短缺。为了保护部分资本密集型企业的生存,造成了金融和资源等要素价格的局部扭曲。这种“保护”在当时是雪中送炭,在今天就要重新思考。今天,我国已是一个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绝大多数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已经符合比较优势,继续给予过度保护则成为多余的“锦上添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全面深化改革,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就是要把要素市场上残存的扭曲消除掉,让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一样,平等使用各种生产要素,公平公开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以此挖掘、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发达国家近几年未能真正推进结构性改革,根本原因就在于畏惧工资福利降低、消费需求减少等短期收缩性,政治上没有能力凝聚合力推行改革,只能依靠宽松的货币政策输血避免经济一再触底。谁都清楚,如果不推行结构性改革,就没有办法真正恢复经济竞争力。这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引起各国高度关注的原因。
展望未来,结构改革必将成为世界性命题。中国已经有了优秀的改革蓝图,如果执行到位,有利于到2020年实现两个翻番目标。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马国英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