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是身份的象征,集文化艺术价值、现实价值和收藏价值为一体,玉能养人,人能养玉,经常与玉接触能促进玉与人的物质交换。”说起玉石,安徽原副省长倪发科顿感精神,眼睛发光。(1月7日《京华时报》)
倪发科收受玉石最终走上不归路,不在于其热衷于收藏玉石的爱好,而在于其自身难以将爱好与使用权力划清界线。其能够收受贿赂,源在于其有国土审批的大权。那些企业家或老板们,当看到肆意使用权力的倪发科,便会投其所好,无非就是为权钱交易递上“敲门砖”。倪发科收受玉石字画等物品,是当前收受贿赂中“雅贿”的现实表现。尤其需要从约束权力、拓展反腐举措上下手,堵塞中“雅贿”的门路。
表面上看倪发科赏玉藏玉收藏字画,从作人上看有品味从收藏角度看有眼光,实则“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满脑子的用权谋私,手中把玩玉石不断,却在背地里进行着玷污玉石品性的权钱交易勾当,是真爱玉石还是“叶公好龙”般的亵渎玉石呢?倪发科的行为,不仅玷污了玉石,也玷污了法制,更侵蚀了官员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必须狠治狠打这样的“老虎”。
之所以收受玩弄玉石,一方面是其确有爱好的因素,另一方面,因玉石价格难以界定隐蔽性强,倪发科借收藏玉石给自己收受贿赂披上的合法外衣,试图钻法律的空子,但终逃不出法律的法眼。
企业家或老板们,自然不会白白送给倪发科们以玉石,他们看中的是倪手中的权力。而对于收受他人玉石字画的倪发科,倒也信守其中的“潜规则”,拿人钱财予人方便。主动替他人跑项目办环评手续,帮企业主低价购买铁矿探矿权等等违法行为,完全把管控的权力变成满足私人欲望的工具。说到底就是玩物丧志。
中国有句话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倪发科“过去几十年是为别人活的,现在到了该为自己活一把的时候了。”,然而,倪发科却忘记了这样一个事实,为别人活着的时候,有激情有干劲,兢兢业业,可能就是群众公认的“好玉”;当为自己活着的时候,以“雅贿”收受各种高雅之物,却变成了地地道道的“破瓦”,着实违背了玉的品质。倪发科确实做到了“宁为玉碎”,但这种“宁为玉碎”却是宁为玉碎了官的清廉本质,宁为玉碎碎掉了自己的名节与操守。结果就是“更为瓦全”,为历史和群众所唾弃,为法律所不容,倪发科最终被双开是其罪有应得。
古人常把君子之德和玉石品质相提并论,然而,对于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来说,玉石映照出的不是他的君子之德,而是在纵好图利驱使下的腐化堕落轨迹。一块块精美的玉石,如今却成了他一笔笔受贿的铁证。这也正说明,君子之德在于自身,而非用物品来证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更是如此。官嗜玉,丢了的是使用权力时对权力自身的敬畏,玉蚀官,道出的却是没有无缘无故的玉石给官员,那些送给官员的玉石字画,既是权钱交易的敲门砖,更是葬送官员前程、阻隔干群关系的罪魁祸首。
(责任编辑: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