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雾霾中,何不告别“爆竹声声辞旧岁”

2013年12月11日 09:46   来源:红网   印荣生

  连日的雾霾天气,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大家的生活。12月8日,歌手韩红通过微博呼吁大家春节期间不要放烟花,并拿上世纪英国伦敦为例,希望大家爱护自己的家园,保护纯净的空气。(12月10日《海峡都市报》)

  或许是因为连日来的雾霾,让全国空气指数“爆表”,倒逼了人们环境意识的空前觉醒,使得韩红的倡议一呼百应。很多网友看了微博后保证春节期间不会放烟花。也有网友提议,“拒绝烟花,互赠鲜花,搞一个纯绿色过大年的签名承诺活动如何?烟花爆竹燃放没有一点儿好处,徒增空气污染、火灾隐患、生命伤害、能源消耗等。”

  中国人对烟花爆竹情有独钟,婚丧嫁娶、开门大吉,都要以烟花爆竹助兴;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更是已经成为一种习俗。殊不知如今的烟花爆竹,早已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鞭炮,在不断迎合人们求大、求高、求响、求炫等多元需求中,春节期间“铺天盖地”的集中燃放,已经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环境污染源。

  一种习俗,当它发展到与环境产生了冲突,严重危害健康的地步,就应当在唤起共识的基础上寻求改变。当然,改变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这一习俗,难度会很大。因为这一习俗绵延千年,已经深入到国人的骨髓。人们把花爆竹的硝烟味,当成了“年味”的一种。“爆竹声声辞旧岁,烟花阵阵迎新年”,对联里都充满了烟花爆竹。而被当作“年味”的硝烟,也时不时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被大加赞赏。但只要能够权衡利弊,达成共识,改变总是迟早的事。雾霾来袭,或许更是旧话重提的好机会。

  其实,常识告诉我们,烟花爆竹特别是“现代版烟花爆竹”,其实并不美好,我们有必要“重温”其绚丽背后的“凶险”一面。

  有分析显示,烟花爆竹点燃时,其中的木炭粉、硫磺粉、金属粉末等在氧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气体及金属氧化物的粉尘,造成多方面的污染:一是空气污染。燃放时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会损害人们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刺激眼睛。二是噪声污染。有监测显示,燃放烟花爆竹地区的噪声高达135分贝,远远超过45分贝这一人的听觉耐受限度。高强度的噪音对心脑血管等疾病患者危害十分严重。噪音每增加一分贝,高血压发病率相应增加。三是废弃物污染。燃放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会使垃圾量成倍增加,严重影响环境卫生。四是水污染。燃放时污染物沉降后会随着雨水四处排放,对周围水体、河流构成污染。

  在雾霾遮天蔽日的当下,韩红呼吁不放烟花爆竹,正契合了人们的环保期待,这种期待,同样蕴含着正能量。

  有人说,“雾霾让中国人更团结、更平等”了,从韩红春节期间不要放烟花的呼吁引发的讨论、呼应和共鸣中,的确不难看到这种“更团结、更平等”。

  告别雾霾,告别烟花爆竹,人人都可以有所作为。为了清新的空气,为了健康的呼吸,我们需要割舍一些东西,比如割舍对于烟花爆竹曾经的钟爱。不以“爆竹声声辞旧岁”,却大大有益于环境,有益于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责任编辑:张无)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