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决定》诞生记,为改进文风现身说法

2013年11月20日 14:40   来源:荆楚网   宋威

  11月19日,人民日报《让改革旗帜高高飘扬》一文,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叙述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诞生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宣言书”“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蓝图”的诞生过程,这一过程集中了全党全社会智慧,是充分发扬民主的典范。 (11月19日《人民日报》)

  《决定》是指导我国改革发展里程碑式的纲领性文献”,必将对中国社会乃至整个世界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笔者只想择一侧面,略说说《决定》对时下改进文风的指导性意义。

  《决定》全文共16个部分,约2万字,从2013年4月征求意见开始,到11月三中全会上出炉,历时7个月,期间经历了200多个日日夜夜。这份《决定》里,包含总书记遍及大江南北的调研脚步和字斟句酌的研读修改,包含着文件起草组无数个通宵达旦的夜晚,包含着社会各界对深化改革的意见建议,是一个“讨论、研究、起草;再讨论、再研究、再修改……”的过程。如同一块璞石,在无数能工巧匠呕心沥血、不断琢磨的过程中形成价值连城的美玉。

  《决定》的形成过程,无疑是为改进文风树立了一个绝好的榜样,是对“空、假、大、套”文章的现身说法。文风,如同一个人的气质,如李白的潇洒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东坡的豪放洒脱,柳永的缠绵悱恻,而共产党员的文风,则是党风政风、甚至是社会风气的体现,不可轻而视之。

  讲话“空、假、大、套”,写文章“凑、憋、描、造”,是当前文风之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懒政轻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而懒政思想作祟,不花时间思考,不花时间征求意见,更不去调查研究,更不会亲自动笔,有矛盾绕道走,把贯彻会议当成落实工作,讲话只好“穿鞋带帽”“依葫芦画瓢”。“心中没有老百姓”,轻民思想盛行,只捡领导爱听想听的说,不顾群众意见;只会闭门造车、坐而论道,不与百姓话家常,讲话当然张口“高度重视”,闭口“严格落实”,只提口号,不论措施,台上慷慨激昂,台下昏昏欲睡。如此,怎么会有好文章呢?

  “懒政轻民”不可有,“空假大套”需根除。党的各级干部不妨把《决定》当面镜子,好好学学勤政之风、务实之风、谨慎之风,让“改革”从笔下的文章开始,落地生根。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