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当放松警惕创造条件

2013年10月31日 13:09   来源:东方网   邓伟志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是国防军的天职,不能有须臾或离,不能有半点放松。那咱老百姓呢?军民一条心,自然也不应放松警惕,尤其是在有的国家企图咬走我领土的时候,更不能懈怠。

  不过,在邻里之间,在与人交往中,是不是一定要把警惕那根弦绷得紧又紧呢?买块肉,是不是一定要高度警惕地问:“有毒否?”穿件名牌,是不是一定要高度警惕地说:“假的吧!”有朋自远方来,是不是一定要高度警惕地想:“居心叵测乎?”如果都是这样,岂不是成“一盘散沙”了!

  再说,过度警惕是患精神病的动因之一。人的承受力是有限的。过度警惕超过了临界点,很容易精神崩溃。我曾到精神病院做过调查。有位患者因惧怕和警惕监听,总觉得有人在他皮下装了窃听器,导致他什么话也不敢说。我还见过一位时刻警惕被杀的病人。刚跨入他的病房,就听到“杀人啦”的喊声,尽管医生事前打过招呼,我仍然有点发怵。不到患病的地步,过度警惕也不是好事。有位法学家在50年代发表一篇肯定“无罪推定论”的好文章,受到错误的批判后,成了惊弓之鸟,从此怕写文章。

  “过度警惕”必然是“怀疑一切”。对龙的传人不仅不能“怀疑一切”,就是怀疑一大片也是荒唐的,甚至连怀疑“一小撮”都不行。在中国,怀疑1%就是1300万,相当于好几个国家的人口总和。有句老话:“防人之心不可无”。可这决不等于说防人之心可以过分。过度警惕很容易把浩浩荡荡的朋友赶走。共青团员蒋经国决心同杀人如麻的蒋介石断绝父子关系。只因国内外都有人对他疑神疑鬼,迫使他又回到蒋介石的怀抱。如果不离开,共和国成立后,他说不定会住进中南海,起码也能住在上海康平路。

  存在决定意识。没有人过度使坏,就不会有人过度警惕。警惕性的高度与信度成反比。要克服过度警惕首先要政府提高公信,百姓增强诚信。诚信致富。诚信是福。诚信使人放心、放松,又放开。中国是真善美之国。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