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馒头限购”折射了什么社会尴尬?

2013年09月26日 07:13   来源:红网   林世贵

  在北京大学,“主食每个品种限购3个,请自觉遵守”。这个规定张贴在北大多个食堂里,2毛钱一个的馒头,是学生的低价权益,源自教育部、财政部2008年初出台的《关于落实高校学生食堂补贴措施的通知》。《通知》旨在下达补贴资金,用于稳定学生食堂饭菜价格。(9月25日人民网)

  学生作为一个没有经济收入的群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算得上社会“弱势群体”。价格低廉、美味可口的2毛馒头既是出于对学生实际经济水平的考虑,同时在政策上也体现了国对知识分子的重视与关爱。当然,教师作为学校中的一员,对于人才的培养举足轻重,教职工家属“蹭蹭福利”也无可厚非。然而,当因教职工的加入而使学生无法享受此“福利”,着实让人啼笑皆非。也难怪从前只听说“住房限购”“车牌限购”,而今还要出个“馒头限购”。

  那“馒头限购”真得就能起到作用,让学生能吃到主食,填饱肚子?答案:非也。“主食每个品种限购3个,请自觉遵守”。这样的红字黄牌的大标识纯粹成了摆设,学生们抱怨纷纷“主食难抢”“说起来都是痛”。

  人们常说,大学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学校中的许多事都是社会现象的折射和缩影。老师们掌握专业知识,对于挂科,拿奖学金,评优评干更是手握生杀大权,学生敢因区区一个馒头当面叫嚣?只有在网上发发牢骚罢了。

  与“馒头限购”类似的是,“住房限购”“车牌摇号”一直备受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特别是在当前严格的户籍制度下,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想要买到第二套,第三套房或者拿到车牌,要经过诸多程序,等待诸多时间,省吃俭用才能实现。而“房叔”“房姐”“房婶”们,轻轻松松就能拿到多个“合法”身份,置办几十套北上广这样的高价房屋,背后折射出的社会不公不言而喻。其背后不仅仅是权利监管的缺失,更是手握重权干部自律的缺乏。

  “馒头限购”折射了什么样的社会尴尬?或许,学校中“馒头”的问题不算得大,只要稍加管理或多增加些专门做馒头师傅就可以解决。而因小及大,由此而折射出的社会尴尬才真正令人堪忧。特别是在当今力倡纠“四风”,反腐败的背景下,权力的监管和干部自律更显得尤为重要。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