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应给葛兰素史克开张天价罚单

2013年09月04日 07:37   来源:广州日报   吴帅

  随着公司四大高管的落网,GSK中国行贿的内幕也越揭越深。部分GSK中国的高管承认,该公司的大客户团队,专门通过会议等形式,向全国数百家医院的主管副院长、药剂科主任大肆行贿。长沙警方还证实,在被工商部门查处时,GSK中国进行危机公关,北京朝阳工商分局一名科长涉嫌受贿被调查。同时,这些高管还大肆收受康辉上海会展公司,以及瑞格制药、国控等经销商的贿赂。(9月3日《京华时报》)

  葛兰素史克曾公开致歉。但单单一声道歉可不够,市场从来不相信眼泪。如果没有让违法经营者付出沉重代价,实现违法所罚大过违法所得的结果。那等于是一种对腐败的变相激励,默认经营者可以从行贿中得到巨额利润,却不需承担风险和责任。

  去年6月份,强生公司在推销精神病治疗药物“维思通”过程中,因为超适应证推广,收到了美国政府一张22亿美元的罚单。不到一个月时间,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公司领到了世界史上最大的一笔医药罚单30亿美元,罪名还是“超适应证推广”。

  在我国,葛兰素史克行贿如此多医务人员。在这过程中,会否出现 “超适应证推广”行为?在这点上,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药企不是慈善家,行贿目的当然是增加销量,以正常的手段推销使用药物。在这过程中,药企这种不当营销行为造成了多大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有多少人因此受害,受害者在哪里,如何对受害者进行赔偿?政府必须交出一份清楚的答案。

  这次“打药界老虎”行动,如果不彻底和缺乏硬度,等于纵容和变相激励带金销售的药品营销行为,损害法律本身的公信力。切忌!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葛兰素史克”们远去了吗?    2014年05月16日
  • ·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并没有远去    2014年05月16日
  • ·葛兰素史克案 释放了什么信号    2014年05月15日
  • ·葛兰素史克案该如何解读    2014年05月15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