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6岁男童挖眼案"暴露儿童保护短板

2013年08月29日 10:17   来源:东方网   任小康

  8月27日,记者了解到,被用残忍手段致双眼严重受伤的山西6岁男孩正在山西省眼科医院治疗。8月24日晚,6岁的小郭斌被人下药迷昏后挖去双眼。目前,当地警方专案组悬赏10万元寻找一女性嫌疑人。(8月28日《北京青年报》)

  当其他孩子都背上书包欢天喜地迎接新学期时,小郭斌却蒙着眼躺在病床上,永远告别光明。“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保护儿童是人性使然,也因此,世界上签字国最多的国际公约是《儿童权利公约》。然而,近期来,关于儿童的故意伤害案件层出不穷,性侵幼女、针扎女婴等等,深深地刺痛公众的神经。面对小郭斌家人的悲泣,既要齐心协力“围捕”犯罪嫌疑人,将其绳之以法;也必须检讨和反思这背后的“制度失明”,并尽快加以修正和完善,否则,下一起虐童案又难免发生。

  其一,“国家亲权”原则是否到位了?“国家亲权”是国际公认的儿童保护基本准则,即国家是儿童的最终监护人,保护儿童首先是政府的职责。2012年韩国发生7岁女童遭性侵案,引发了韩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视察警察厅并向国民道歉。在小郭斌伤害案发之后,尽管警方悬赏寻找嫌疑人,但已是事发第三天之后,而且我们还没有看到当地政府负责人就此表态,或者到医院安抚受害者及其家人。

  而在另一起虐婴案中,政府的作为更为令人不解。江苏淮安发生女婴被扎钢针事件后,各种阴谋、猜忌的传言不断弥漫。然而,女童家人对此表现极为镇定,极力阻止医院报警。而当地政府甚至认为此事是负面新闻,对相关单位下达指示,不能再谈此事,事情也大有不了了之的感觉。如是,“国家亲权”原则如何体现?政府不对儿童安全加以重视,更多制度设计又如从何谈起?诚如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院长姚建龙教授所言:“儿童保护的观念与意识,首先应当是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观念与意识,只有政府保持对儿童权利的敬畏,一切才有可能。”

  其二,幼儿自我保护教育是否到位?案发当天晚上六点多,小郭斌尚独自在外玩耍,而凶手一句“郭斌,跟我走”就将其骗走,暴露出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的不足。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于孩子的自我保护教育是否存在缺失?

  在美国等国家,无论是看电视,读报纸还是上社交网站,都可以看到有关教育幼儿的自我保护的内容。如有一家电视台特别为儿童制作了一辑主题为“不要开门!”的专题节目:一男性工作人员,乔装成送货员,带著大堆礼物与五彩缤纷的气球,到一些父母不在家、孩子“独守空房”的家庭造访。以“以案说法”的方式教育孩子如何自我保护。警方也精心制作了一本幼儿独自在家安全手册,这是一本可以自己涂色的画册,孩子们在涂涂画画的同时,能领悟到自我保护的很多道理,比如“要到哪里玩,一定要让爸爸妈妈知道”“千万不要跟陌生人走”等等。

  反观我们对孩子的自我保护教育,要么完全缺失,要么纸上谈兵,喜欢强调“坏人”的概念,而不是传授应对危险的方法,尤其在孩子经历过一些生活事件的时候,往往是厉声批评,却不知道抓住教育的最好时机,很难对孩子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 保护孩子就是保护民族的未来。很多时候,保护孩子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想不想做的问题。遗弃、虐待、家暴等等让孩子的天空蒙上了阴影,政府、社区、学校、公益组织和家长都应立即携起手来,驱走阴霾,还孩子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