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玲:难舍掌中手机小天地 民资应进入信息消费市场

2013年08月15日 0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网友董玲认为,中国已经别无选择,想要获得信息消费市场的份额,唯一的路径就是“推进新一代现实技术突破,引导社会资金投资集成电路产业,提升软件也支持服务水平。”核心观点不在“技术突破”,而在社会资金的投资方向。 

 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意见》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信息消费的主要任务。其中,强调要“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实施智能终端产业化工程,支持研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终端产品;推进新一代显示技术突破,引导社会资金投资集成电路产业,提升软件业支撑服务水平。”(8月14日中国政府网)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多数人已经忽略了“现代化”的概念本身,置身于信息消费之中,与全球时尚潮流同步时,“现代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在使用什么样的信息交互工具。说白了,中国人在信息消费中已然体味到了与世界同步感受——虽远必达,中国与世界的沟通已经无碍于地理上的位置限定。 

  “信息消费是一个宏观的概念,涉及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新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为中国人的信息消费提供了可能和宽阔的消费平台。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推进了中国普通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信息消费已经成为引领消费、扩大内需、提振经济的新动力。”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尚冰在2013中国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发言时透露,上半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2.07万亿元,同比增长20.7%,电子交易总额达4.98万亿元。 

  信息消费为生活带来的便利性不言而喻,更重的是也为人类自身的存在感赋予了新的内涵。源自于人类的“本能交流欲望”和“存在感”是信息消费具有了无可比拟的巨大市场,类似新技术带来的新的市场机遇其实也都过历史的经验可循。在电报、电话技术应用人类社会后带来的社会财富效应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信息消费平台更会超越以往的信息消费跃升的程度。 

  面对新的财富机遇,当务之急,中国需要不是打造信息消费平台的深度和广度,而是增强信息产品的供给能力。 

  “实施智能终端产业化工程,支持研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终端产品”,不仅是中国信息消费市场中的瓶颈问题,也同样是全人类的信息技术应用的延展过程遭遇的共同瓶颈,即是共识亦是挑战。 

  智能终端,意味着为消费者在信息链和消费环境中持有的产品是否更便捷,更有效地达到便利消费的目的。目前,中国的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等终端产品能够达到使用上的“先进水平”,却无法达到设计上的“领先地位”。“山寨文化”引导下的产业化思路已经不适应现有的消费需求,“中国制造”不能契合信息消费终极思维方式,不能够只跟在别人后面“制造产品”,那样只能拱手出让巨大的信息消费市场。 

  事实上,中国已经别无选择,想要获得信息消费市场的份额,唯一的路径就是“推进新一代显示技术突破,引导社会资金投资集成电路产业,提升软件也支持服务水平。”核心观点不在“技术突破”,而在社会资金的投资方向。 

  技术研发和软件服务,在人才方面中国并不缺,关键是资金问题。目前看来,高层政策已经有意将社会资金投资方向扩大放开,除了铁路和能源之外,作为信息消费市场技术应用的核心——集成电路产业也需要民资的投入。日本在上世纪电子方面的进步就源于各类资本的大量投入,确立了日本今天依然保持了世界电子技术的高端市场地位。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信息消费市场的巨大商机无疑是中国在遭遇全球经济消退时的一个新的机遇。中国的消费者未必人人会关注到经济层面的大变革,却总是在吃饭、坐车时难舍掌中的手机小天地,对于信息消费市场来说,足够说明一切了。(中国经济网网友 董玲)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系列评论:梁瑜:信息消费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契机

     马璐:基础设施升级为信息消费发展构筑牢固平台


相关评论:紧抓信息消费发展新机遇至关重要

     信息消费产业繁荣的保证:产权民营、竞争充分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