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受郑州“送水哥”李老发的影响,共青团郑州市委联合河南大伟置业在市区建成145个爱心直饮水站,但是这些城市的应急窗口并未充分发挥出其功用,志愿者们发现,有市民用爱心直饮水洗手,有商贩对着出水口洗菠萝,还有市民接水给宠物洗澡,甚至一些水站设备遭破坏。(7月28日《大河报》)
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人都会谴责那些用爱心直饮水洗手、洗菜甚至洗狗的人。因为,相对于爱心直饮水体现出的爱心来说,这些人的表现确实有些让人不齿——爱心直饮水是有限的,提供这些水以及维护水站设备也需要花费人力物力,这些揩油者的行为既浪费了有限的资源,又减少了有需要的人从中获益的机会,自然是不道德的。
不过,在谴责之余,我们更应该反思,为什么爱心项目总会招来揩油者?难道仅仅是因为一些人的道德感不强吗?除了谴责一些不道德的人之外,我们还能有所作为吗?比如,某些制度上的设计能否更加合理?
我们当然有理由相信,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不会滥用爱心直饮水,用这些水来洗手、洗菜甚至给宠物洗澡的,一定是少数人。但是,在相应的使用制度的设计上,却不能以“所有人或绝大多数人不会滥用”为前提,而是以“如果制度设计不合理,所有人都会滥用”为前提。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被滥用的机率降至最低”不等于降为零,因为,只要是开放式的公益项目,都有被不应该在惠及目标之列的人揩油的可能性。将这一机率降为零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取消这些项目,但如此一来,应该惠及的人也就失去了从中受惠的可能。所以,被揩去一些油是公益项目的宿命,是为了实现公益的目的必须付出的代价。
明白了这些,才能设计出最佳的使用制度,使爱心直饮水惠及应该惠及的人,并使被滥用的机率降至最低。具体到爱心直饮水项目,就是既要让有需要的人能够方便地使用到免费的直饮水,又要让不需要人的感到不方便,放弃滥用直饮水。比如,从技术上来说,取水时可能不是只要按着按钮就可能无限量地出水,而是按一次只出某一个量如一杯的水,下一次出水需要等待一定的时间如10秒或20秒,甚至更长时间。这样一来,洗菜洗狗就会很不方便,而接水喝却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由于人存在自利的天性,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一个爱心公益项目存在很大的被揩油的漏洞,这样的公益项目本身也就存在对一些人降低道德水准的诱导——虽然其本身并不是道德下滑的始作俑者,但却是一定程度上的推波助澜者。因为,当一些人通过“搭便车”获益后,另一部分比这些人道德感稍强的人在利益的诱导下也会放弃原则,加入到“搭便车”的行列。如果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通过“搭便车”获益,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搭便车的行列中来。直到几乎所有的人都对其中的不道德因素不再敏感、视而不见。
所以,在谴责滥用爱心直饮水者的同时,更应该反思的是公益项目操作中的技术性和制度性问题如何做到最好,使其既能最大程度地奉献爱心,又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爱心被滥用、被揩油,更避免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不良行为“诱导者”。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