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埃及乱局 西方国家的暧昧

2013年07月19日 08:27   来源:人民日报   张 宏

  埃及乱局至今,西方国家尚无任何正式的支持或反对的表态;美国没有表示欢迎,也没有定性为政变,按奥巴马的说法,美国仍在评估。

  然而,西方的不表态并不能掩饰其默许的意图——美国对埃及军方的支持是心照不宣的,对埃及的掌控也是不言而喻的。半岛电视台指出,被美国政府称作“民主援助”的国务院项目,只是奥巴马当局遏制中东国家伊斯兰势力计划的一部分。美国认为,伊斯兰势力的抬头势必严重损害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半岛电视台10日报道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国务院项目曾列专项资金以推动中东地区的民主进程。接受过美国资金援助的人士包括密谋暴力推翻穆尔西政府的一名埃及流亡警官、一名主张关闭清真寺的埃及反伊斯兰政客、一个强烈要求穆尔西下台的埃及反对派集团。此外,自埃及与以色列1979年达成和平协议以来,美国一直是埃及军方的主要赞助方,现阶段每年援助额大约为13亿美元,至今也没表态是否终止此项援助。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依据西方宣扬的“自由、民主”理念,军事政变绝对是“不能容忍的”,而民选总统显然是“备受欢迎的”。按照这样的逻辑,用政变形式推翻一个民选总统,是违背西方民主理念的,应予以严厉谴责甚至武力干涉。但是穆尔西这个民选总统遭军方罢免后,美国却沉默了。推翻他的埃及军方是美国和西方扶植的,军方的行动符合美国和西方的现实利益。这种理念与利益的矛盾,令西方处于尴尬的境况。

  有分析认为,面对埃及之乱,西方的暧昧表现令其所推销的政治图腾轰然坍塌。埃及局势发展到这种地步,当初的种种许诺和美好愿景都已化为泡影。无论是穆兄会还是世俗派,示威游行时打反美标语成了“标配”。西方“普世价值”遭炮轰,对中东地区乃至整个世界,都是一种提醒、一种警示。

  埃及之乱,令亲者痛仇者快。它对那些觊觎控制埃及、利用埃及来实现其世界和地区霸权的外来势力来说或许是好事,但对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和埃及老百姓而言,却是深重的灾难。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教授)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认清西方“媒体独立”的实质    2016年04月07日
  • ·中西方人权对话要有建设性    2013年06月20日
  • ·掀开西方“普世价值”的面纱    2015年11月3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