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公选干部为何只限本地人?

2013年07月11日 08:03   来源:红网   时光路人

  江门市2013年联合公选25名处科级领导干部,所有职位均要求报考者户籍地或工作地在江门。江门公选办前日给出解释,称原因在于这些职位在江门范围内已有充足的人才资源和储备。(7月10日,《南方都市报》)

  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在许多重大政策领域都扛起了改革大旗,尤以深圳特区为标志,因此将其誉为“改革之省”一点也不为过。但如今江门市为了区区25名处科级干部的公选,竟然囿于地方,难免会给人一种画地为牢的意味,也少了一种大开大合的气度和竞争开放的意识。

  何为优秀人才?只有放到更大范围去甄别去遴选,才能突出优秀的特质。既然江门市自认为具有众多的有些人才,为啥要惧怕大范围的公选呢?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把自己所谓的优秀人才与其他优秀人才放到一起进行公开竞争,这样选拔出来的领导干部难道岂不更加优秀?而江门市这种先入为主的选才观显然有违人才脱颖而出的基本规律,既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也不利于地方优秀人才的成长。

  既然是“公选”,那么就要“公”到底、“公”彻底。为啥会出现与往年大相径庭的重大变化?难道这次公选早已心中有数?或者说是早已有人“围标”?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地方在选人用人上更该放宽视野,大范围选才才对,因为打破地域性,才能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形成人才洼地,这对于地方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虽然我们不能苛求江门市在全国范围内公选,但至少也应该着眼于全省才是。

  出现“画地为牢”式公选的原因,想来无非有两个,一个是地方保护主义。江门市公选办说“在江门范围内已有充足的人才资源和储备”,这样的范围限定,实际就是只让其本地干部参加的“关门选马”。第二个就是害怕出现“水土不服”现象。在这些部门眼中,跨区域公选上来的干部,由于对任职地、任职单位情况缺乏了解,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期,轻则难以融入当地、进入角色,重则带来不良情绪,影响人际关系乃至工作大局。

  解决公选干部“水土不服”问题,也并非很复杂。只要采取强化任前培训、跟踪考察、设置试用期等多种措施,就能更充分、更立体考察公选干部,也能弥补只靠笔试、面试不能检验实战能力的不足,从而保证选准、选对、选好干部。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