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7月,NBA进入休赛期,却是球星们来华走秀的好时节。韦德、帕克、巴蒂尔、乔治·希尔、斯科拉……这些在NBA赛场上大放异彩的大腕们接踵而来,中国球迷多了一次近距离与明星交流的机会,也可从中感受NBA以及美国篮球文化的魅力。
不同形式的“中国行”活动在全国各地上演,无论是为慈善举行的义赛表演,还是为回馈球迷而举办的互动交流,或是培养青少年篮球的亲身示范,NBA球星所到之处无不是人头攒动、场面火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球星自身魅力使然,更是NBA多年苦心经营中国市场的必然结果。
有意思的是,尽管这些NBA球星所在俱乐部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相似的身份——某体育品牌的代言人。NBA球星和体育用品公司相结合,形成了共赢模式:商家产品大卖,占据国际市场;球星积攒了人气,收获了商业利益。
如果说提升体育用品品牌、助力体育产业发展,只是体育明星所从事的“副业”的话,那么带动体育项目发展、奉献高品质职业赛事就是体育明星的“本职工作”。马布里、麦迪之于篮球,德罗巴、阿内尔卡之于足球,正是以这些国际球星加盟为契机,我们有了近两年CBA和中超的火爆球市。由此推开去,中国“金花”夺得大满贯冠军掀起了网球热;孙杨、叶诗文等泳坛新星崛起让更多青少年投身于游泳……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口号“激励一代人”看重的正是明星运动员的感召力。
体育明星,我们尤其看重本土明星的影响力,因为大家有着相似的成长环境和文化背景,更容易效仿和找到共鸣。而如何打造我们自己的本土体育明星,对于中国体育部门、体育市场和媒体来说才都刚刚起步。当姚明还在CBA上海队效力的时候,我们只知道他是个有着不错篮球天赋的大个子,当姚明脚穿锐步鞋代表火箭队来华宣传NBA的时候,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错过些什么,是否意识到当初还在CBA打球的“大个子”其实还能给职业联赛和中国篮球带来更多?
最近,男篮、女排等青年军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令人眼前一亮,这里面有没有下一个“姚明”?当我们高喊着“换麦迪”的时候,是不是也适当地把目光投向本土运动员,有时候我们不缺本土明星,只是缺少发现明星、打造明星的意识和手段。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