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指数回落突显经济下行风险

2013年07月02日 06:52   来源:京华时报    周子勋

  昨天公布的6月份官方PMI数据为50.1%,创4个月新低。而同一天,汇丰6月PMI终值降至48.2,创9个月最低位。素有制造业景气度晴雨表之称的PMI指数再度回路,预示着继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7.7%后,二季度经济增长下行风险可能有所加大。

  具体分析起来,笔者认为6月PMI指数至少折射出四大问题。其一,中小企业仍是中国制造业困境中最伤元气的。从企业角度来看,中、小型企业PMI指数低于50%,分别为49.8%和48.9%,明显低于大型企业(50.4%)。这反映了内需和外需疲弱,实体经济低迷,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仍在恶化。

  其二,新订单指数慢于生产指数表明供大于求的局面依然存在。这种境况的直接后果就是打击就业,就业指数已调头向下。可以看到,月内用工数量有所下降,降幅为去年8月以来最大,也是2009年初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降幅之一。

  其三,新订单和新出口业务的收缩表明外部需求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事实上,中国外贸货物吞吐量萎靡印证了外需的疲软。交通运输部日前发布的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中国5月外贸货物吞吐量仅增长3.5%,较去年同期回落12.3个百分点,较4月回落2.9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回落幅度呈逐月扩大态势,对港口吞吐量增速回落影响较大。

  其四,6月份企业购进价格指数低位略降说明企业预期趋于负面。由于PMI购进价格指数与PPI环比增速高度相关,因此很可能传导至PPI和CPI,意味着6月通胀压力仍然不大。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两难,外需和内需都不振,预示着在经历了上半年的低迷徘徊之后,下半年经济前景仍不乐观。面对这种局势,中央在宏观政策上会有哪些调整?从近期中央高层的表态来看,已经透露出以下几点政策走向:一是中国从过去政府主导经济转向发挥市场作用,推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二是为了实现转型目标,中国愿意承受经济放缓的代价;三是中国在货币政策上将转向“控制增量,盘活存量”,整体上放弃宽松货币政策强刺激的做法。

  在新的基调下,市场需要扭转对出台扩张性政策的预期,适应新时期的货币环境,转向更为保守与稳健的经营策略。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