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媳”背景:警惕“官员家族”垄断基层政权

2013年06月26日 07:12   来源:羊城晚报   滕朝阳

  山西运城纪委前工作人员张彦,因公公拥有十余套房产而成为著名的“房媳”。在张彦被停职调查后,其特殊家族背景也开始浮出水面:这是一个以其公公、运城市原财政局局长孙太平为核心的“官员家族”,孙家成员及其亲属,至少15人在运城市担任官员、公务员或国企领导。(6月24日《新京报》)

  这样的消息,在运城恐怕早不是什么新闻,只是不知情的外地人听着新鲜。当地有人说:“如果孙家开家庭会议,到场的部门领导比政府开会还多。”这种说法未免有些夸张,不能因为孙氏家族中有15人在运城当官,便认为运城便是孙家的天下。可以肯定地说,那里还是共产党的天下,否则,孙氏官员家族一事也不能被揭露,人们对此至今或许还只能敢怒不敢言。

  不过,即使运城只有一个孙氏官员家族,也足以使人忧心忡忡。一个家族中有15人当官,在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的今天,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少,称得上是真正的官宦之家。从事理逻辑即不难判明,这15人进入公职系统,乃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这应当是官员家族形成的一般特征。虽不能说他们都不合于公职要求或不合于公正程序,但已有事实表明,这个官员家族的“第一代”孙太平,对于官员家族的构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公家的职位总是有限的,一个家族就占去15个,别人就只能干瞪眼。问题还在于,如果这种畸形的官场结构不加以改变,人们就有理由相信,这个家族的官员特色还将延续至第三代乃至第四代,成为所谓的“官宦世家”。

  在运城之外,官员家族之事也时有耳闻。不过,从前还大多发生在农村(大抵也算不上什么官),甚至演化为危害一方的黑恶势力,如今则渐有上移之势,不能不引起重视。或许,只要有适合的条件,官员家族的萌芽与发展,并不以地域或层级为限。在一个地方,只要某个官员家族不能取得“一家独大”的绝对优势地位,那么就一定会形成势均力敌的均衡局面。也就是说,官员家族现象决不会孤立地存在,经过多次博弈,结果很可能形成多个官员家族“共治”的局面。由于基层干部流动性较小,加上地缘关系的相对稳定,这样的官员家族“共治”情形在实际中便很容易固化,进而对基层政权构成垄断,窒息基层政权的开放性,并轻而易举地扭曲上级的政令,使基层政权染上浓厚的家族特征。

  官员家族的出现,是政治文明大踏步的退步,是选拔任用机制长期被严重腐蚀的苦果。即使在世袭盛行的旧时代,“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受到无情的谴责与批判。而近些年来,“萝卜招聘”、“火箭提拔”的咄咄怪事屡屡发生,与此同时,很多青年才俊却被无理、无情地排拒于政权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一些地方已形成盘根错节的利益同盟和利益壁垒,因而上下其手试图使自己的利益代言人得以不断升迁,同时又对“非我族类”的外来者怀有深刻敌意、百般阻挠。

  毫无疑问,官员家族是权力家族化、集团化的重要表征,是政治生态恶化的结果,且必将进一步危害政治生态。有关部门不应坐视不管,而当以此为契机,拆除官员家族这座借尸还魂的老屋,铲除官员家族生成的土壤,还基层政权以人民的本色。

  (作者是北京青年评论家)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