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固本强基 推进人才强县

2013年06月24日 07:30   来源:人民日报   徐泽洲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人才工作作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八项任务之一,强调“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对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提出的目标要求。顶层设计要落地,需要基层实践来呼应。没有人才强县支撑,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人才强市、人才强省、人才强国。近年来,黑龙江省坚持把人才强县作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吸引凝聚了一大批各类优秀人才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一线干事创业。在新形势下,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不断提高县域人才工作水平,对于加快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合实际,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黑龙江省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人才工作受经济实力、福利待遇和人文环境等因素影响和制约明显,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更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弥补底子薄、基础差等先天不足,不断完善相应的思路、机制、措施等。一是搞好统筹谋划。把人才强县工作纳入省委、省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全省人才强县战略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完善县级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加快形成完整的县域人才发展规划体系,并引导各地各级抓好规划落实,精心设计和有效实施一批重点人才工程和重点推进项目。二是完善考核机制。把人才强县战略实施情况纳入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由省、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绩效考核,内容包括重视程度、资金投入、基础建设、创新举措、实际成效等。三是强化基础建设。建立健全县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专门机构,选好配强人才工作队伍,确保人才工作机构编制、职责、人员、经费“四到位”,形成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加强人才资源统计分析,定期发布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加快建设人才信息库,不断提高县域人才工作信息化水平。加大人才工作者培训力度,由省、市两级组织部门定期对县级人才工作者进行培训。

  三级联动,努力形成整体推进合力

  人才强县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激发县(市)的内生动力,也需要各方面支持配合。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迫切要求加强省市县之间、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构建自上而下、联动推进的县域人才工作新格局。一是设立县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把人才投入优先列入县级年度财政预算,视财力增长情况逐年增加人才投资,由县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管理。省、市每年从人才发展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专门用于支持县域人才发展。通过财政、税收、贴息等优惠政策,引导鼓励政府部门、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投资县域人才资源开发,推动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县域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承担的重点科研攻关项目,由省、市相关主管部门优先立项,并在成果转化上给予扶持。比如,对高校毕业生在县域从事个体经营、创办企业的,在工商注册、融资贷款、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长期在县域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具备晋升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基本条件的,适当放宽外语、计算机、论著等条件限制。三是强化县域人才培训。认真抓好“千名专家下基层”行动,每年从省、市有关部门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专家直接到基层一线服务。充分发挥省、市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省、市各行业主管部门承担本行业县域人才的知识更新、技能培训等任务。依托省内外高等院校定向培养、专题培训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市(地)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培训。

  多措并举,充分发挥县域人才作用

  项目是吸引人才的重要载体,人才是实施项目的重要支撑。只有坚持招商与招才并重、引资与引智并重,努力做到像抓招商引资那样抓招才引智,像承接资本转移那样承接人才转移,像防止水土流失那样防止人才流失,县域人才队伍的“蓄水池”才能常蓄常新、充满活力。一是探索引进人才项目异地落地。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各县(市)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县(市)与大中城市和经济较发达的县(市)开展引进人才项目合作,在产业项目审批、土地使用等方面实行宽松支持政策。边远欠发达的县(市)引进项目可落地在大中城市或较发达的县(市),实现技术异地研发,人才资源和产品效益共享。二是坚持刚性引才和柔性引智相结合。围绕加快培育壮大本地特色优势主导产业,采取项目合作、联合攻关、专家顾问团等多种方式,大力引进急需紧缺产业人才和实用人才,促进人才和项目跨区域流动。三是营造良好氛围。从打造拴心留人的发展环境入手,不断优化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和县域人才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尽最大可能为本土优秀人才提供创业平台、发展空间、优厚待遇。

  探索创新,推进场县人才共建共享

  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必须大力推动人才工作创新。推动人才工作创新,关键在于尊重实际、尊重规律,勇于打破各种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善于因地制宜地用好用活现有资源,努力实现人才工作效益最大化。由于历史原因,黑龙江省农垦、森工系统与县域乡村交叉并存,而农垦、森工系统农机装备先进,农业技术人才力量雄厚,为我们推进场县人才共建共享、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提供了难得条件。一是推进场县人才共建共享。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依托省农垦、森工系统技术和人才优质资源,采取共建人才培训基地和人才市场、共同引进人才、强化人才交流和交叉挂职等方式,打破人才条块分割,畅通人才交流渠道,实现人才、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推动区域人才工作一体化,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发展。二是统筹抓好其他各领域共建共享。充分调动和发挥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避免“一头热”和等靠要,既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大中型企业的项目优势,又发挥各县(市)的区位、资源等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效益共享。三是创新人才共建共享机制。支持鼓励场县(市)共同组建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的场县人才共建共享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实行合作共建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商解决涉及场县人才共建共享的重大事项和重大问题。

  分类指导,打造各具特色的人才强县

  县域的发展战略不同、区位特点不同,人才需求也不同。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应在抓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县域发展实际需要,更加注重差别化推进,不断提升县域人才工作水平,努力建成一批符合实际、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人才强县。一方面,省、市各相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各县(市)产业布局对人才发展的需求,加大分类指导力度。比如,农业部门应围绕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侧重指导建设现代农业人才强县;工信部门应围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侧重指导建设新型工业人才强县;等等。另一方面,各市(地)应根据所属县(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现实条件,确定人才强县主题,明确人才发展思路。比如,设有经济开发区、经济基础较好的县(市),应按照开发区发展规划的方向和目标,有目的地引进企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拥有对俄口岸区位优势的县(市),应围绕建设果蔬国际物流基地、木材加工园区、对俄批发大市场等外经外贸项目,重点引进懂俄语、会经营、精管理的经贸型人才。通过这些措施,力争到“十二五”末建成一批在省内有重要带动和示范作用、在全国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现代农业人才强县、新型工业人才强县、特色产业人才强县、边境贸易人才强县、文化旅游人才强县。

  (作者为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