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古迹成高考许愿墙 网友:考上北大又如何(图)

2013年06月20日 09:03   来源:华声在线   

  [华声在线导读] “如愿考上北大”、“一定会考上北大”、“北大我会来找你”…北大未名湖畔本是文物古迹的慈济寺,竟变成高考“许愿墙”。慈济寺又称花神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清末毁于大火,重修的庙门是其仅存的建筑。北大古迹成高考许愿墙也引发众多网友的关注:乱涂乱画,考上北大又如何?

#北大古迹成高考许愿墙#

  [新闻质疑]

  如此“明志”妥否?

  文/宋华

  对于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来讲,追求梦想,向往北大,立志考入百年名校,无疑是值得称赞和鼓励的。自古就有文人墨客题诗明志。明志是个体表明志向的一种具体表达形式,恰当的明志,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激励自己不断向着梦想和目标努力迈进的作用。但是,不恰当的明志,会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伤害。

  据了解,花神庙也称慈济寺,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清末毁于大火,重修的庙门是慈济寺仅存的建筑。本世纪初,包括花神庙、石舫以及朗润园、蔚秀园等在内的北大未名湖燕园建筑群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了解北大的历史,不珍惜北大的一草一木,不爱护北大的文物古迹,只是简单粗暴地明志,这不仅不是北大需要的人才,也不是其他高校渴求的人才,更不是当今中国希望的人才。

  所谓“人才”,顾名思义,人中之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学习好不代表会做人,能力高也不代表素质就高。考不上北大,仍然可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通过自己踏实的努力,在某个领域甚至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就;考上了北大,也不是一劳永逸,没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即使成绩再好,也会被社会所鄙夷。

  古有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一味地指责、谩骂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积极引导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北大历来有“兼容并包”的治学理念,既然仰慕北大的人有涂鸦明志的愿望,那么可以考虑借助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手段,采取建立电子许愿墙之类的办法,满足人们合理表达的诉求,让“明志”者文明明志。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