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需要“一车麦秸的温暖”

2013年06月18日 07:16   来源:西安晚报   苑广阔

  100公斤麦秸秆装车、上面覆盖着塑料膜,年近七旬的老人弓身穿行街头,拉着车显得颇为吃力!16日下午,在郑州市嵩山南路,一位等活的农民工目睹此景心头泛酸——老人的境况,极像父亲当年辛苦操持家庭;他赶紧掏钱买下麦秸,让老人回家。(6月17日《大河报》)

  100公斤的麦秸,100里远的路程,最终的价值却只有区区50块钱。当这样的街头一幕发生在父亲节当天,确实令人心酸与同情。而当多数人也仅仅是表示同情而没有下一步行动的时候,一位农民工却向老人伸出了充满爱与善的手,他花费50块钱买下了老人的一车麦秸。而这车麦秸,对于这位在城市打工的善良农民工来说,根本没有什么用,最后也只能当垃圾处理掉。

  对这位无儿无女的农村孤寡老人来说,50块钱可能是他十几天的生活费用;对这位购买麦秸的农民工来说,是他半天的劳动收入;但是对于经济条件好的人来说,可能只是酒店里的一道菜,口袋里的一盒烟。同样是50块钱,对不同的人却有着不同的价值与意义,但是在郑州市这位老人和农民工之间,这50块钱已经完全超越了它本身所具有的购买力,而是充满了同情、理解、善良与温暖。

  出身农村的农民工,关爱来自农村的老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普通人之间的帮扶与关爱。这位农民工坦言,这位老人让他想起了自己去世的父亲,所以决定帮他一把,让他少受点辛苦与劳累,早点回家。可是这种行为背后所蕴含的善良与温暖,又何止是这个卖麦秸的老人才需要呢?又何止是这个农民工才应该具备呢?

  应该说,善良、温暖、理解、同情等等,都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必需品,是这个社会的“正能量”,它们可以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充满人情味,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当一个社会更容易让人获得温暖、慰藉、善意,这个社会才会增加社会成员之间的安全感、踏实感和归属感,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才会感觉更轻松,更舒心,也更有希望。

  现在的问题是,在各种各样的原因之下,能够像这位农民工这样,主动施与这种善良与温暖的人还是太少了。否则,也就不会出现一位年近70岁的老人拉着一车麦秸,步行100余里路才碰到一个“好心人”了。笔者并不想指责那些看着老人从自己身边蹒跚走过而无动于衷的路人甲路人乙,而只是想说,当我们发现自己身边有可以帮助的人,或者是当有人向我们请求帮助时,我们能够给予积极的回应,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别人。

  我们的社会需要“一车麦秸的温暖”,这车金黄的麦秸,应该成为一道风景,应该带给我们除了温暖之外的更多东西,比如反思,比如自省,比如见贤思齐。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