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副市长、增城市委书记曹鉴燎在新闻发布会上主动谈及“增城赶超东莞”的话题,并声称“信心大于压力”。这让人联想起去年广州市长陈建华说的那句引起热议的话:“我有一个梦想,现在东莞发展那么好,但会不会有一天被增城超过?”这一话题一再发酵,不妨做些冷静梳理。
首先,从目前实力看,增城短期内没有全面追赶东莞的底气。2012年增城的GDP是850亿元,东莞则为5010亿元,不是一个量级。东莞排全国百强市第12名,增城排全国百强县第8名。另外,增城面积16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4万;东莞面积24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2万。也就是说,除了面积相对接近,其他不具可比性。但是,增城人均生产总值8万元,折合13000美元,而东莞的人均生产总值6万元,折合9000多美元。因此,若以人均GDP计,增城早已超过东莞,不存在追赶的问题。媒体所谓增城正在朝“人均GDP赶超东莞”迈进似乎是个伪命题!
其次,为什么要提“增城追赶东莞”,这才是有意思的问题。既然广州市长把这称为“一个梦想”,那么这个梦想是出于什么考虑?一是增城毕竟离东莞很近,长期以来在两地交界处多少存在一些项目之争,而似乎东莞显得比增城“发达”一点。二是东莞地处广深之间,却被纳入“深莞惠经济圈”,让广州有些失落,广州“东进”之轴延伸到增城,把增城定为城市副中心,似乎有更多的影响东莞的意味。三是近来流行城市“捉对”追赶,广州似乎瞄准了天津,深圳似乎瞄准了苏州,增城总得瞄准一个吧,于是东莞被就近捉到。客观地说,一个城市在确定发展目标时“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确实能给人以发展的紧迫感。
再次,理论上增城有没有赶超东莞的可能性呢?我们看到,在广州奋起“保三”的大背景下,增城调高了今年经济发展目标到14%,较原定目标提高3个百分点,GDP总量将达到97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73亿元,增长1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9.8亿元,增长13.5%。而东莞的经济发展目标是增长7%,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去年为356.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0%(去年是1178亿元)。鉴于各自的规模,增城要在总量上赶超东莞,可能要数以十年计,或者所谓的“跨越式发展”,但须知东莞也是不会“静止不前”的。
于是,我们还是回到去年陈建华“一个梦想”提出时,舆论普遍认为“增城赶超东莞难度大,市长只是在给增城鼓劲”。陈建华还明确提出,希望增城走出一条新路,不求经济总量大,但能做到人均产值更高,人口素质更高,产业素质更优,生活更幸福。基于这种认识,增城市领导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把增城建设成为一个让增城市民感到骄傲、自豪和幸福的城市副中心”,这算是把方向搞对了。但若把增城赶超东莞的优势寄望于:一是面积和东莞差不多;二是后发优势,增城土地没有高强度开发,这几年增加的人口、投资档次都比较高;三是增城优良的生态环境、通畅的交通……那未免乐观了些。(作者是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