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重症患者康复舒缓了公众情绪

2013年05月16日 08:13   来源:齐鲁晚报   本报评论员 赵丽

  重症患者康复,提振了公众的信心,缓解了紧张情绪。事实证明,只要应对得当,疫情并不可怕。另外也应认识到,这个优秀的成绩并非满分,在医疗卫生领域之外还有必要加强防范,防止不必要的“误伤”。

  日前抗击H7N9一线传来好消息,我省首例H7N9重症患者张某已基本康复,即将出院。在5月6日,张某4岁的儿子,我省第二例感染H7N9禽流感的患者已治愈出院。

  张家父子康复的消息让人振奋。尤其是36岁的张某,入院就诊前已发热、咳嗽6天、憋喘1天,出现呼吸衰竭等症状,病情严重,让人担忧。他治愈出院,不但对个人、家庭是好消息,而且证明如果应对得当,H7N9禽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对我省抗击H7N9禽流感疫情有重要的意义。这标志着抗击H7N9的战役已经胜利在望。

  大家有目共睹,在此次抗击H7N9禽流感战役中,公众生命健康被放到了第一位,政府和社会各界为此付出了最大努力。中央反复要求,在H7N9疫情防控方面,要做到科学有效应对,公开透明防控,确保每一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按照目前信息,进入5月以来全国新增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全国的防控措施起到了很大作用。如今重症患者康复,更是提振了公众的信心,缓解了紧张情绪。事实证明,只要应对得当,疫情并不可怕。

  不过,让人不安的是,虽然H7N9禽流感防控卓有成效,但近期其“次生灾害”又突出暴露出来。自3月底开始,由于不断传出人感染病例,消费者恐慌情绪加重,家禽业损失惨重。农业部10日发布的信息称,全国家禽养殖业损失超过400亿元。更让从业人员痛苦的是,这次疫情对家禽业的打击,其实很大程度上属于“误伤”。

  公众“拒绝”家禽的心理可以理解,防范风险是人的本能,加之大家科学素养参差不齐,出现过度反应也不能苛责。但是,此次家禽业遭遇“重创”提醒我们,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面对突发疫情等公共事件,还需要建立全方位的应对机制。

  分析此次H7N9“误伤”家禽业事件,有两点尤其值得注意。一是信息越准确、越全面,越有利于消除错误认识,理性应对。此次疫情中,感染人数、救治情况、防控措施等信息的披露较为及时充分,但在防疫知识普及方面,政府和媒体仍有改进的空间。另外,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救救家禽业”的呼声已经出现。如果政府反应更迅速,扶持和优惠政策出台更及时,家禽业遭受的冲击可能会有所减少。

  我们一方面成功遏制了H7N9对公众健康的威胁,另一方面也无奈地承受了H7N9对家禽业的重创。两相对照,总结得失,我们有信心建立更为透明的机制,应对将来可能发生的任何疫情,另一方面也应认识到这个成绩并非满分,在医疗卫生领域之外还有必要加强防范,防止不必要的“误伤”。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