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装水国标不及自来水:指标之争谁在博弈谁

2013年05月02日 14:59   来源:第一理财网   李树彬

  近日爆发的“农夫山泉质量门”再次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触动了广大消费者原本已十分脆弱的神经,在舆论的不断质疑与企业的大声喊冤之间,留下的却是更大的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瓶装饮用水标准”疑团。究竟在看似清澈透明的瓶装水中,有多少不为公众所知的秘密?(5月2日凤凰网)

  连日来,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国内十多位相关领域专家,收集对比了饮用水行业共几十份国家、地方、企业标准,发现理应公开告诉消费者的企业标准,却成为“商业机密”;“天然山泉水”与“天然矿泉水”一字之差,在矿物质指标上却相差甚远……这一切的背后,呈现出中国瓶装水行业质量隐忧和标准乱象。

  在公众的认知中,瓶装水应该比自来水更安全。然而,瓶装饮用水的国标中,水质指标仅有20项,相比之下,自来水的标准中水质指标有106项;而一些病菌和微生物指标,也被认为瓶装水的标准宽松于自来水。国内多地出现了“天然山泉水”等新地方标准,与“天然矿泉水”一字之差,但在矿物质指标上却与后者相差甚远。

  此外,印刷在每瓶水上,理应公开告诉消费者的企业标准,却成为“商业机密”,新京报记者向雀巢、可口可乐、康师傅和统一等多家知名企业发函要求查看其企业标准,均遭拒绝。同时,新京报记者采访发现,在标准背后,一个标准的确立,更改,消失更有诸多疑问。标准的背后有着行业巨头、利益集团不同程度的“参与”。

  一瓶普普通通的矿泉水,一件再不能平常的商品,其到底安不安全都说不清楚,到底有毒无毒都搞不明白,中国企业,中国质检会都说不明白。中国的食品商家真会打太极,中国质检会工作真的太忙。

  百姓关心的事是天大的事,但是百姓关注的食品安全,相关部门就是说不清楚。中国食品生产的乱象就是层次不穷,就是按下葫芦起了瓢。就是一次又一次打击消费者心理承受力的底线。就是一次又一次让中国食品的公信力降低,就是商家一次一次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中国食品,让我拿什么来相信你?比如眼下正在上演的奶粉危机。广大消费者不是崇洋媚外,而是没有办法,爱国不可能拿自己的后代的健康来爱国。中国商家的良心在哪儿?政府部门的监管在哪儿?中国食品的信任危机到底由谁造成。我们的有些人应该好好扪心自问一下。

  或许中国食品的信任危机没有那么大,或许由于媒体的参与有些危机有夸大的成分。但是食品安全、食品生产是良心事业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良心事业就要求商家要讲良心。政府监管部门要有良心。只有大家都将良心了,中国得食品信任危机才可能降低,消费者才可能放心,社会才可能和谐。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