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董事长“高价节水”说经不起推敲

2013年04月19日 07:06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赵霞

  近日,中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珂公开表示:坚决支持水价上涨,并表示“涨到30元到40元一吨才行”。他认为,我国现在的水价改革还不到位,有必要进一步推进水价形成机制改革,逐步实现水价到位。

  此言一出,立即引发舆论炮轰。

  毋庸置疑,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的四分之一,全国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四分之一严重缺水。目前我国水价总体偏低。一般来说,一户或一人每月水费支出不应超过其总收入的1%至2%,我国的水费还远低于这个水平。逐步推进我国水价改革,加强节水意识,确实势在必行。

  但高水价,是否真能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呢?或者说,按照水务管理者的逻辑,谁的节水意识会被迫“提高”呢?

  我们或许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些答案:本来就有节水意识的人,不会因价格变化,而改变习惯。高收入者对价格不敏感,有无节水意识和价格无关。被影响的或许只有低收入群体中原来浪费水的人群迫于经济压力不得不节约用水,但又不等同于有节水意识。而那些原本就经济拮据,不得不节约所有资源的社会底层群体可能要付出的代价更大。

  显然,高价节水的逻辑明显禁不住简单的推敲。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并不直接与价格关联。调价节水的目地很难做到“全覆盖”。以价格来调节意识究竟能起多大效果,这个复杂问题或许要请社会和心里学家通过严谨调研和科学分析才能最终给出合理的答案。而我们的水务管理者却将这两者的关联性无限放大,明显是逻辑不通。

  而高水价可能带来的负面的社会代价会比节水效果还要高。

  因为基于不同的境遇、收入、生活习惯等条件,同一外在因素——价格的变动,每个人的实际承受能力显然会千差万别。当一种本来是人人必须的物资成为了高收入者独享的奢侈品,定会造成新的不公平,引发新的矛盾。

  这一事件,体现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冲突。这其中正面的意义是对该话题的争论再次提醒我们需要严肃思考对于匮乏资源,但又是生活必须品的公平分配问题。

  不仅仅是水,在越来越多的资源走向匮乏的今天,如果仅仅依靠简单的调价,只会不断损害低收入群体的利益,因此或将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如何能让有限的资源更公平的被公众获得,需要经营者、政策制定者谨慎科学的思考。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但公众所期待的是更加智慧的制度和方式来保障公平。简单一涨了之显然是最不可取的。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