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推出已经接近两个月,记者了解到人社部和全国总工会已经展开实际行动,与外界期待的全面推进改革不同的是,收入分配改革的推进方式是“先易后难、逐步推进”,比如在收入差距拉大的现实下,改革将优先着手基层员工,而对于饱受诟病的央企高管收入则暂时搁置。(3月31日《济南日报》)
应该说,“先易后难”的渐进式改革是中国改革积累的一条宝贵经验。但是,换一个角度讲,“先易后难”的改革路径,造成的结果是,改革一旦进入到后半程,动力就会逐步减少,而阻力则日益增大。把不好啃的硬骨头全都放在了最后,不仅难题更加集中,而且骨头啃起来会越来越硬,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一直都在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的缘故。
进入深水区的改革,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改革不是人人皆可受益的“普天同庆”,而是伴随着利益格局深层次调整的“有人欢喜有人愁”。如果改革不触碰到既得利益群体的痛处,这样的改革就很难如高层领导所期许的那样释放出更多红利。
没错,收入分配改革的确要提高基层员工的收入水平,但是收入分配改革一个更重要的目标是让收入分配更公平、差距更小。而后者恰恰是当前收入分配改革最大的难点。
其实,在央企内部,高管收入水平之高与普通员工收入水平之低,是一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不是说普通员工的收入提高可以撇开高管高收入问题而单兵突进。我们知道,央企内部包括高管和普通员工在内的工资,实行的是国家总额控制,即国家规定一定的工资总额,再由企业内部确定高管人员和普通员工之间的分配。
这样的工资总额管理意味着,在总额一定的情况下,如果提高普通员工的工资水平,势必要降低高管人员的收入。为什么这些年来央企对劳务派遣用工方式滥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原因也在于此——劳务派遣工的工资由单列的劳务费用来支付,如果劳务派遣工变成同工同酬的正式工,就要从工资总额的大盘子中分一杯羹。
明了了央企内部收入差距的症结,就会发现提高包括劳务派遣工在内的基层员工的收入,最绕不开的恰恰是当下被搁置的规范高管收入问题。如果回避了这一实质性问题,就是“喊破嗓子”要优先提高基层员工收入,也不是“甩开膀子”的根本性举措。
进入深水区的改革,其攻坚难度之大,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的,“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的确,改革之难是客观存在的,但面对躲不开、绕不过的难题,尤其需要事不避难、迎难而上,“先易后难”式搁置难题的办法只会让难度进一步升级。毕竟,还是如总理所言,“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