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10年祭:一岁一哭荣 网友:远离愚人节!

2013年04月01日 09:33   来源:华声在线   

  【导读】每年的4月1日,除了是一个叫“愚人节”的西方节日外,还是一个人的忌日。这个人就是张国荣。2013年4月1日,距离张国荣从香港文华酒店一跃而下已经过了10年。有人说,张国荣用一种严肃的娱乐精神,定义了一个巨星的时代。十年回首,那是一个纯粹的时代,纯粹到可以有张国荣的存在,那是一个难忘的时代,难忘到一代人集体缅怀。他已不仅是一个明星,更是娱乐圈的一个符号,是那个黄金时代的印记。

[图片]2013年4月1日是张国荣逝世十周年

  新闻解读

  十年为何难忘张国荣?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逝水如斯,而不舍昼夜,人生无常。唯独爱有永恒,让我们继续宠爱张国荣。”在张国荣十年祭来临前夕,其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唐鹤德提笔撰写了这样一行悼文。十年前的今天,张国荣选择从香港文华酒店跳下结束生命,但他人生的传奇却并没有结束,每年的这一天,他的亲人朋友、歌迷影迷都会用各自的方式进行纪念活动,“哥哥”,这一亲切的称呼在文华酒店门口的白玫瑰丛中、“继续宠爱”演唱会上、《霸王别姬》、《阿飞正传》的电影屏幕前反复浮现并熠熠发光,一晃十年。

  随着张国荣去世十周年忌日的到来,众多与张国荣有关的记忆、事件在空气中不断发酵,荣迷自发折了200万只纸鹤,众多歌手集结香港红馆举办纪念演唱会。为什么怀念张国荣?这个问题萦绕在爱他或者不爱他的人的心中。

  生前

  一生作品惊喜不断

  张国荣从艺的26年,正是香港娱乐圈最黄金的年代,那个大时代生产出了众多值得被历史记住的明星,但张国荣显然又与这些人有所不同。张国荣到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他的影响力这么大?《音乐周刊》主笔、乐评人卢世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三个原因。“第一,艺人被认可最终还是要靠作品。张国荣很全面,全方位涉及影视歌领域,其代表作数量要以几十来计算,所以他是经典人物,应该被历史记住。第二,张国荣有特色,在他与谭咏麟争霸的时代,张国荣音域虽然没谭咏麟宽,但音色饱满,最漂亮的在中低音区,发声方式抑扬顿挫。他的声音就像中学课本《老残游记》中描写黑妞白妞的那种,像一个竹篙深入湖底,一句话一波三折,总有拐弯,令人印象深刻。第三是张国荣的作品与他的成长是相辅相成的。上个世纪80年代期间,张国荣的歌曲充满了青春激情,比如《有谁共鸣》,他出演的也大都是鼓手这一类充满青春期叛逆精神的角色。90年代之后张国荣出演了《阿飞正传》,艺术性和文艺性加重;专辑方面,从1989年的《风再起时》到1995年复出后的《宠爱》,劲歌的部分减少,更多作品是以类似舞台化、剧情化的方式呈现,情怀变得更加温暖。在去世前的那几年,张国荣的歌声开始变得妖媚,在公布了性取向后,他的舞台表现越来越大胆、前卫。相对其他歌手,张国荣的变化丰富,总是不断给你各种惊喜。在你最惊喜的时候他突然自杀,而人们此时正期待接下来他还会有什么变化,那种失望的情绪就此延续很久。”

  身后

  娱乐格局发生大变

  就在不久前,有消息称息影11年的王祖贤计划在今年5月复出,于是有网友感慨“小倩回来了,宁采臣却回不来了”,一句话戳中泪点。为什么在张国荣去世十年后,他的影响力依然如此之大?卢世伟认为,除了张国荣本身的魅力,与过去十年中演艺圈格局变动也有关系。“2003年是很重要的一年,先后有张国荣、梅艳芳两位华人巨星去世,紧接着是2004年黄沾去世。从2004年开始,演艺圈的格局发生变化,这一年《美国偶像》的影响扩散到国内,超女萌芽,草根文化开始流行,而这一切都是从张国荣这一代人告别后发生的,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完全自然的事情。此后十年间由张国荣、梅艳芳形成的演艺模式、评判规则被完全打破,评价艺人好坏不在他唱得多好,而是话题性有多高、是否亲民。虽然大众看到的人物越来越新鲜,但却总是觉得没有那么好听的歌了,现在的歌曲太类型化,电子舞曲大量出现,区别只是声效和节奏快慢,听不出个人的声音特质,魅力体现不出来。经典不再,这时候就更加怀念经典人物。”70、80后是张国荣歌迷队伍的组成主体,但喜爱张国荣的人群中也不乏90后,他们与张国荣的全盛时代错位,但却能够从张国荣的歌曲、电影里了解这位逝去的艺人,甚至进而了解香港这座城市。“90后喜欢张国荣,就是因为经典作品的魅力。比如在《我是歌手》里唱的几乎全是老歌。经典作品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消磨。即便是90后也会被作品本身的力量打动,同时他们听不到太多高品质的作品,就会被张国荣征服。”

  专栏作家韩浩月也告诉记者,其实每一年的纪念,都是一次情感投射。“张国荣是一个在影、视、歌三方面都达到过巅峰的人,他的作品,有很多已成无法超越的经典。”大家留恋他,也是在留恋经典。

  关于这一点,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副教授沈爱国深有同感:“近十年来,草根文化逐渐走向鼎盛,甚至呈现出过度消费。人们怀念张国荣,其实是一种反弹和解构,表达了一部分人对优雅文化、精英文化的缅怀。”

  何为偶像?偶像是人们缺失部分的投射,爱上一个人,因为他可以让我们完整。真正的偶像,也因为其独特的不可复制性。

  可如今,“超女”、“快男”、“好声音”相继登场,一个晚上就能批量“生产”一堆所谓的明星,时间甚至来不及检验他们是一时幸运还是真正强大。而正像林奕华说的那样,张国荣那个时代,才是“明星有作品”的时代。“他靠一部部作品的积累,最终把自己变成了一件‘艺术品’。”郭少辉说。

  张国荣,恰恰是这种“手造”感的代表。据经纪人陈淑芬回忆,当年签约丽的电视,张国荣默默练了3年“形位”,到最后,“一转身就是四十五度,恰到好处,不多不少,永远到那个位,没有偏差”。从入行到走红,他苦捱了十年,港人勉励新人,至今都有句话是“连张国荣都要捱十年”。

  我们总在捶胸顿足嗟叹再没有好的演员,再没有值得欣赏的明星,在某种偏激之余,不得不承认,当今的娱乐圈已经缺少了张国荣这般完美的人。是普罗大众对现实期盼得太多,还是现实给予我们的太少?张国荣给了我们那个年代最大的期盼。如今,再也没有后来人。

  张国荣生前曾说:“现在已不需为生活奔波,为生活接戏,可选择自己喜欢,可以随心所欲。”这种自由的天性,以及反娱乐工业体制的精神,同样很难再找到类似的优质偶像作为代替品。“换句话说,没有人像张国荣一样,能够满足公众对偶像的期待值。”沈爱国说。

  正如陈淑芬比喻的那样——“他是一只蝴蝶,只是路过人间,不可能常驻,因为他媚骨的贵气和不羁的个性,他是彻底的叛逆者。”所以,生前的张国荣成为符号,生后的他赢尽风华。

  微言大义

  @滨海热闹:林徽茵!张国荣!愚人节的故事,愚人节的思念!十年前的今天北京的初春已然温暖,那个房间,那台电视,让怀念林徽茵、张国荣的同时思念那个十年前懵懂的我!十年过往太多。希望仍旧太阳当空!

  @托塔天王V:珍爱生命,生命单程。天堂很好,活着更好。逝者安息,生者乐享。

  @李咏勤报道:一路回忆的走来!曾经有多少偶像为他追逐,多少美女为他留恋,可是到头还是一场空,希望大家远离愚人节!

  @人权监察员:欣赏他的勇气和个性!

  @-草-民-嘟-囔-:不死张国荣,留下太多牵肠和不灭的记忆。

  @世外桃源独行者:艺术的光芒、人性的光辉永存人间。

  华声在线综合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