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鄂市调查发现,寄托着该市“产业转型”梦想的多个工业园区,入驻企业稀少,开工进度延迟,呈现出一派“工业鬼城”的迹象。(3月28日《华夏时报》)
工业园区未兴先衰的现象,在其他地方也较普遍。每报一例,都让人忍不住为工业园区荒废之殇而痛心:那么多原本可以让人“喜看稻菽千重浪”的良田,怎么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让人更痛心的是,一个个工业园区的相继荒废,却没能阻挡住另一批的崛起……
在这股不理性的抢建工业园区浪潮背后,隐藏着一些地方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他们急于完成政绩考核,各个地方间搞恶性竞争,不计代价招商引资,导致工业园区重复建设、同质化严重。工业园区遍地开花也折射出一些地方领导决策失误,不顾地方产业资源、地理条件、基础设施的实际,一味认定工业化才是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栽下梧桐树,却不见凤凰来。出现工业园区变“工业鬼城”也就不难理解了。
工业园区变“工业鬼城”,后果相当可怕。这种不计后果地搞工业“大跃进”,会让脆弱的生态为发展付出惨重代价:园区圈而不用,导致土地荒废、杂草丛生,有的甚至沦为垃圾场,而那些建好的水泥路面,以及在园区建设中已经遭受严重污染、“中毒”很深的土地,要经过漫长时间的修复才能“重生”。
不计后果地搞工业“大跃进”更是劳民伤财。事实上,为大建工业园区,好些地方的财政显得相当窘迫,行政办公经费没法划拨,公务员工资发放也被迫推迟。这样的发展,无疑背离了发展的初衷。
希望仍在狂建工业园区的地方引以为戒,悬崖勒马,及时反思和修改决策。一位专家说得好,工业园区不是圈块地、挂个牌子就能招商的,如果没有科学的规划、切实的配套和得力的协调,别说工业没法实现倍增,“半拉子”工业园区也会拖累地方政府和当地老百姓。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