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地下水污染:有干净的公权力才有干净的地下水

2013年02月19日 09:31   来源:中国网   刘义昆

  近日,有网友反映“山东潍坊许多企业将污水排到1000多米的水层污染地下水”。潍坊市17日回应称,截至目前,潍坊市环保局已排查企业715家,暂未发现帖文反映的问题。记者随后又联系到微博相关爆料人,他表示也不掌握具体线索。为进一步调查相关情况,潍坊市公布有奖举报办法,对相关举报人最高将奖励10万元。(2月18日《京华时报》)

  微博爆料人“不掌握具体线索”,潍坊市奖励10万悬赏举报,“潍坊地下水污染事件”俨然也陷入了“罗生门”。不过,诚如新华社记者所问:两天排查715家企业,是打电话、听汇报还是现场排查的?可否公布排查人员、督导组及已排查企业名单?是的,倘若没有令人信服的进一步回应,即便潍坊市悬赏再多、再言之凿凿,恐怕也很难赢回公众的信任。

  与此同时,新京报在微博发表“新京报快评”:据网曝,潍坊某企业出台了一份《环保紧急通知》,称接市环保紧急通知,央视焦点访谈要来暗访,各部门要确保排污不出问题……这情况是否属实,难道给涉污企业通风报信,也是潍坊的“拉网排查”工作?网络监督已经沸沸扬扬,何须要发这样的紧急通知呢?倘若“紧急通知”确实存在,所谓的“两天排查715家企业”,恐怕有“猫鼠游戏”之嫌。

  这样的“紧急通知”是滑稽的。但在地方环保局,此类滑稽之事其实并不少见。环保部副部长潘岳就曾说,很多地方局长要通报当地的污染,居然只能给国家环保总局写匿名信;还有一个资源大省的环保局长,一边被省长骂为什么摆不平环保总局,一边被潘岳骂为什么不能严格执法……是的,这就是当前的环保现状。在一些地方,环保局从来就只是个摆设,一直在“尸位素餐”,并没有什么发言权,并未真正发挥作用。

  正如潘岳所言,全世界很少有政府像中国政府这样在发展全局中行使着这么大的权能,肩负这么大的责任;由于现在的问责制度和激励机制不健全,一些地方官员往往只会盯着GDP,无视污染排放。环保问题为何会久拖不决?“说到底是地方政府为了追求 GDP在袒护这些企业”。于是乎,环保局要么不回应舆论,即便有回应也很难有说服力。可以看出,潍坊市环保局有没有说真话,有没有袒护地方企业,恐怕是不能回避的问题。

  这些年,从土壤到河流,从地表水到地下水,从空气到雾霾,环保问题一再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但各种污染事件却表明,我们的环保系统并不给力;环境治理,仍然处在“媒治”(舆论监督)和“人治”(领导批示)阶段。这样的环境治理模式不仅是低效的,更可能导致权力腐败,使污染被放纵。如此治理环境,只会使“美丽中国”的梦想更加遥远。

  专家呼吁:环境执法应实行垂直管理。但要使环保系统真正给力,不仅要进行环境执法的制度变革,还应完善官员问责制度,在环保上实行“一票否决”,让地方官员不敢随意插手环保问题。地下水看不见摸不着,空气与水污染的数据也常停留在纸上,因此环境保护实际上是一个良心工程。是的,倘若没有干净的公权力,恐怕很难有干净的空气和水。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