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格局有四大变化,将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2013年以及未来一个时期的经济走向。
一是宏观经济政策侧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原因有三:第一,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第二,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必须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转而追求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第三,人们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对于发展、稳定和改革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高度的共识。将“社会和谐稳定”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并列,共同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功能定位,使经济发展领域同社会发展领域相对接,将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相联系,也就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选择。
二是宏观经济政策兼容“逆周期调节与推动结构调整”。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宏观经济政策,历来是作为反经济周期的工具来发挥作用的。与以往有所不同,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是“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这就意味着2013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将兼具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双重效能。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这一轮的国际金融危机,系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相交织的产物且主要由经济结构失衡所引致。要使经济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各主要经济体都必须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我国来说,当下正陷于“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矛盾相交织的怪圈之中。只有双管齐下,兼容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两种效力,才可能让宏观经济政策的布局对接上现实的中国经济。从产业结构调整入手,通过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既要做到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彼此兼容,更要实现以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
三是宏观政策目标兼顾“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与防风险”。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三重目标的基础上,又将“防风险”列入宏观政策的目标之中。这就意味着,2013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将在“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和防风险”之间寻求平衡。而防风险重点就是要守住财政金融领域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将是一项新的重要任务。
四是宏观政策趋向于“稳健”。仔细盘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的有关部署,可以看出,相对于以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2013年将在“积极”与“稳健”之间,呈现出更加趋向于稳健的宏观调控安排。理由有二:其一,欧美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陆续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再度全面加大,而我国以往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通胀压力未能根本缓解,新的通胀威胁正在生成,扩张性宏观政策的副作用风险加大;其二,在边际效应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宏观政策扩张性操作的药效已经有所下降,只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的进程中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才是我们真正所需要的。因此,只有更加趋向于“稳健”,才有助于兼顾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和防风险等多重目标,在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之间走出一条彼此协调、互相照应的路子。(作者系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