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做一个有思想的陀螺

2013年01月28日 08:4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刘小兵

  生活中常有人开玩笑,形容自己整天忙得像个陀螺,忙完了工作忙家务,忙完了应酬忙K歌,那种状态,跟儿时在地面上飞转的陀螺没什么两样。

  小时候很纳闷,为什么小小的陀螺需要人不断抽打才能旋转如飞?长大后,学了物理,方才知道惯性和加速度造就了陀螺的高速运动。转而联想到人,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短、平、快的生活方式充斥着社会的每一角落,人们为了出成绩,不是埋头于长期艰苦的工作,而是追求短期效应,陶醉于一时的成绩,全然省去了必要的磨砺过程。更多的时候,纷繁的事务、杂乱的心态,常让我们手足无措,心慌意乱,尤其在高节奏的步调中,我们原本就有些不安分的心,便愈加躁动开来。我们每天旋转不停,很少有时间去思考一些问题,去丈量每天工作的得失,去体会生存的价值和人生的要义。

  我们绝不可像陀螺似地任由外界无情抽打,要做就做一个有思想的陀螺。

  做一个有思想的陀螺,首先要扛得住外界的诱惑和压力。我们本是处于一个无声无息、无人知晓的状态,忽而一夜之间,长长的鞭绳驱动我们由慢而快,呼啸着旋转起来,随着转速的加快,我们本是头重脚轻,如果不能正视自身这一不足,克服头脑发热的毛病,极易在周围一片山呼海啸声中飘飘然忘乎所以起来。对付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对周遭的呼啸置若罔闻。

  做一个有思想的陀螺,还要耐得住寂寞。少了鞭绳的抽打,仿佛所有的日子都变得如水般寂静。我们只有学会等待,在等待中充实自己的内心,在等待中思考我们的未来。总有一天,待到长长的一声鞭鸣响彻天宇,我们很快就会从思索中醒来,以一颗饱满的雄心,以一腔舍我其谁的斗志,昂扬上场。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禁打陀螺”勿以罚代管    2016年07月19日
  • ·“陀螺战争”不应有输赢    2013年10月29日
  • ·银发时代为何容不下一个陀螺?    2013年09月16日
  • ·假如“陀螺”没了“轴向”    2013年07月0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