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五十天,工钱始终没拿到。元芳,你怎么看?”昨日上午10时30分,在高陵县维也纳森林小区四号楼前,穿着狄仁杰、元芳戏装服饰的两名农民工一唱一和,旁边还有人拿着破旧的脸盆敲敲打打。(1月16日华商报)
离春节只剩二十来天,出门务工的农民工也开始打算收拾行囊回家过年了。然而他们回家过年的前提是,需要拿到自己的劳动所得,那是一份凝结着自身辛劳和家人希望的血汗钱。然而,对于有些农民工来说,“讨要工资”甚至是比辛勤劳作更困难的事情,被拖欠的工资放佛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在他们心头。年终岁末似乎已经成为“欠薪”的高发期,同时也真正成为被拖欠工资农民工切切实实的“年关”。
娃娃讨薪、下跪讨薪、新闻发布会讨薪……一系列“别出心裁”的讨薪创意背后,凸显出“欠薪”问题反弹的严峻形势。16日《人民日报》刊载来自相关部门的一组数据或许可以成为不乐观形势的注脚:2012年,全国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办理拖欠工资案件21.8万件,较上年增长7.5%;共为622.5万劳动者追发工资200.8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6.7%、29.5%。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相关部门对于“欠薪”问题的解决,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欠薪”仍然成为农民工面对的莫大困难,这就不能不令人深思深层缘由。
前不久陕西富平发生的“下跪讨薪”事件,在舆论监督和政府介入的双重力量下得到解决。但这毕竟是个案。如今农民工“讨薪”又有了新“创意”,穿戏服扮演狄仁杰和元芳,打着“工钱拿不到,元芳怎么看”的条幅讨薪。其实,这些“创意百出”的“讨薪秀”不仅仅是一场秀,被欠薪者的目的,不外乎是扩大影响以期引起媒体舆论注意,从而期待借助媒体舆论督促相关部门认真对待并切实解决“欠薪”问题。虽然各种形式的“讨薪秀”或许能受到一定效果,但这种零碎的讨薪方式,若是得不到媒体乃至相关部门的重视,被拖欠的工资不知何时才能讨回。
从现实情况来看,被拖欠工资的大多是农民工。他们的身份困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权益维护程度,而薪资偿付工作缺乏制度化设计更加成为某些无良企业恶意拖欠工资有恃无恐。从“欠薪”多年得不到有效治理的现实可以看到,“欠薪”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社会“痼疾”,由“欠薪”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对社会健康发展的消极性不言而喻,更在很大程度上不断蚕食着社会公平正义和公共信任基石,对于这个问题显然不能掉以轻心。
薪资偿付工作亟须纳入制度化轨道。健全劳动就业协议并切实增强其制约力,加大劳动监察部门对于欠薪企业的监督约束力度,建立健全“工资偿付保证金制度”,从源头上确保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工人合法权益维护体制机制,显然是解决欠薪痼疾不可回避的制度化渠道。顶层设计方面,须尽快出台工资支付保障相关法规条例,健全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将“欠薪”问题写入《劳动法》,并不断加大对于“恶意欠薪”者的刑事追责力度。同时更要健全农民工权益维护机制,拓宽他们的利益诉求渠道,让他们有了难处知道可以去哪里倾诉、求助。在具体的执行层面,劳动监察部门、工会、媒体等要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农民工因薪资被拖欠时能够及时站出来给他们撑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应该是农民工可以求助的对象。重要的是,各方面应该形成清理“欠薪”的联动机制。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