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字率是宏观政策的重要风向标,关系经济总体运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赤字水平和赤字规模均为近年最高,传递出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强力提振经济的重要信号。
当前,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着较大的内外部压力,其中,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不确定性上升。从国内看,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较为困难。应对困难和挑战,需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最大限度对冲一系列压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其中,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财政政策发挥十分关键的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今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财政赤字是财政政策、经济逆周期调节的重要一招,也就是政府通过一般公共预算举借债务筹集资金,用于弥补财政收支差额,而赤字率则是财政赤字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政府通过举借债务,可以保障财政支出力度。提高赤字率和赤字规模,意味着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有利于进一步增加社会总需求,稳定和提振市场信心,拉动经济增长。
2009年以来,我国持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其中大部分年度对赤字率的安排控制在3%之内。今年较大力度提高赤字水平和赤字规模,一方面考虑了宏观经济逆周期调控的需要,通过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出,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从预算安排可以看出,今年在支持扩大国内需求、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支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均有一系列更加给力的支出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