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有脚本,儿童成“演员”,有了广告植入,变成流量生意……不少晒娃视频逐渐脱离日常,超出合理出镜范畴,跟利用“网红儿童”牟利关系暧昧不清。一些儿童被裹挟其中,身心健康受到伤害。明明早有明文规定,未满10岁的儿童不能代言广告,严禁借“网红儿童”牟利,为何乱象屡禁不绝?(2月25日《广州日报》)
“晒娃”本是父母分享孩子成长点滴、记录美好生活的温馨举动,饱含着对孩子无尽的爱。但如今,部分晒娃视频走向了畸形发展的道路。脚本化的拍摄让孩子失去了展现自然童真的机会,沦为被操控的“小演员” ,过度的广告植入,将原本纯粹的亲子分享空间变成了商业牟利的战场。孩子在懵懂年纪,被迫暴露在公众视野下,承受着与年龄不符的压力,甚至可能遭受网络暴力等伤害,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无疑是巨大的威胁。
究其根源,父母的“啃小”心态是首要因素。一些家长被眼前的利益蒙蔽双眼,将孩子视为赚钱的工具,忘却了为人父母的责任与担当。在流量至上、利益诱惑面前,他们迫不及待地将孩子推向台前,渴望借助孩子的可爱形象和天真行为获取流量,进而实现商业变现。殊不知,这种短视行为可能给孩子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毁掉孩子的童年,影响其未来的人生发展。
平台在这场乱象中也难辞其咎。为了追求流量和商业利益,部分平台对晒娃视频的内容审核把关不严,任由带有广告植入、过度商业化的视频肆意传播。甚至为了吸引眼球、增加热度,还对一些“网红儿童”及其相关视频进行推波助澜,将贩卖童真当作流量变现的工具,使得乱象愈发猖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