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词解析 > 正文
中经搜索

矿物加工工程学

2011年04月17日 09:3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矿物加工工程学是根据自然界矿物原料性质的差异,运用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矿物资源进行加工和综合利用的学科。目的是将有用矿物和脉石(无用)矿物分离。例如:铁、铜、铅、锌矿石中含有石英等脉石矿物,通过重选、磁选和浮选等方法,将品位较低的原矿富集为人造富矿,为进行下一步的冶炼(冶炼过程属于冶金工程专业)工作做准备。

    经过近现代的开发建设,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已从初始的为冶金、能源、化工提供原料和燃料的单一的选矿工程技术,发展成为涵盖选矿工程、资源综合利用、矿物材料、粉体工程及矿物深加工和精加工,环境污染防治等多项工程技术的学科新领域,矿物分选方法趋于多样化,注重矿产资源高效,节能环保综合利用开发,计算机已被广泛应用于矿物加工工程的各个领域。

    矿物加工科学技术对于我国开展综合利用,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已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导技术之一。一个禀赋差的资源能变成有重要用途的宝藏,变废为利,“化腐朽为神奇”,原因就是拥有了国际领先的选矿技术。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