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百科 > 正文
中经搜索

端午溯源与文化内涵

2010年06月14日 09:09   来源:解放日报   元三
    端午,是我国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岁时在阴历五月初五。端午,本名“端五”。《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 《风土记》曰:“仲夏端五,端,初也。”此外,还有端阳、重五、重午等别称。

    古籍中记载了不少同五月五日有关的风俗故事。例如,在《大戴礼》和《楚辞》中,分别记载了端午节有沐浴的习俗。《夏小正》则曰:“此日蓄采众药,以逐除毒气。”《荆楚记》言:“荆楚人以五月五日并蹋百草,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可能就是今日端午节门上挂艾叶、菖蒲的来源吧。同时,《荆楚记》提到:“屈原以是日死于汨罗,人伤其死,所以并将舟楫以拯之。今日之竞渡,是其遗迹。”

    端午节有着深邃、博大、久远的文化内涵。不过,现在人们认为它主要源于怀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早年辅佐楚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他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后在同反动贵族的斗争中,遭谗去职。楚顷襄王时被放逐,流浪于沅、湘流域,直接感受到底层百姓的疾苦,对现实黑暗愈益不满。楚国首都为秦兵所攻陷后,屈原既无力挽救楚国危亡,又郁于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于是愤而投江至死。不朽诗作《离骚》、《九章》等篇,反复陈述他的政治主张,同时揭露反动贵族的昏庸腐朽、排斥贤能等种种丑态和恶行,更抒发了他对国事的深切忧念及为理想献身的抱负。

    屈原是我国历代进步的政治家、文学家的楷模,也是亿万民众敬仰的偶像,更是端午节当之无愧的历史主角。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在端午节到来的时刻,不妨读读《楚辞》。这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端午节,也理应成为光大发扬这种文化精髓的重要节点。

    末了,附说一句,据传韩国有人与中国争端午节“发明”权。我以为,优秀的文化传统,自己人不怎么重视,人家倒看得重,实在有点惭愧。读者诸君以为然否?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