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共中央党校代表团出席了在美国华盛顿乔治城大学举办的“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合作与互信”高层论坛。中美两国学者针对全球金融危机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学术交流。
经济何时复苏? 美国经济2007年开始衰退,金融危机最高峰表现在2007年12月份,2008年开始出口衰退,2008年9月开始进入危机状态。2008年经济增长率比2007年降低一半。美国商务部公布美国经济今年第一季度实际降低5.7%,略好于此前公布的6.1%的降幅,个人消费开支增长1.5%,个人用于耐用消费品开支增长9.6%,私人住宅投资下降38.7%,企业的设备和软件投资下降33.5%,外贸出口下降28.7%,外贸进口下降34.1%,消费开支相关的核心价格指数上升1.4%.失业率8.9%,年底上升到10%或更多。目前尚未出现通货紧缩,美国经济2000—2007年是最好时期,这次危机最为严重。
美国在实施7870亿美元刺激计划后,预计生效要到2010年第二、第三季度,虽然不能彻底解决,但是可以缓解3%(刺激经济增长)。目前消费者信心在增长,经济预测GDP下降2%,全年比去年下降2.8%,第四季度可能会上升。今年第三季度走出低谷,整个下跌时间20个月,过去历次衰退时间平均10到20个月之间,预计2009年10―11月结束衰退,美国专家的理由是:美联储购买流动性,货币状况改善;银行业开始好转,财政状况改善;房贷和房价开始上升,房地产行业上升;家庭支出能力上升,市场开始活跃。但是,经济复苏是缓慢的,消费者将增加储蓄,财政赤字增长,就业率缓增,政府的负债率将增加,通货紧缩,短期国债利率低。美国总体宏观杠杆作用会下降,不会投资资本品的购买。政府对金融监管将增强,美国政府干预经济缺乏经验。中央党校的学者认为,今年8月后中国经济将全面回暖,2009年达到8%的增长是有把握的,除了中国自己发展,也需要美国市场复苏。美方学者认为美国经济见底,这对两国都是好消息。美国股市、房市已开始回暖,商业市场利率在回升,这是经济回暖的信号。金融市场回暖到实体经济复苏有一个周期,弗里德曼认为是6—9个月时间差,预计明年将全面复苏,对经济增长有信心。
美国学者认为,持有美国国债长期看是安全的,现在美国国内信贷市场已经稳定,恢复正常,私人金融机构开始对外放贷了,国债相对GDP比率会上升,赤字可控。美国长期担心的是养老保险金问题,美国希望有强势美元出现,美联储是独立机构,不会违背市场规律运作。
加强经济监管 这次金融危机教训极为深刻,危机之后加强经济监管问题也同时摆在面前。美国学者认为,这次危机使美国认识到自由市场经济不完美,需要监管。人们应该能认识到如何把握贷款等金融工具,消费者应该能认识到银行破产。政府应该认识到控制通货膨胀,还要关心资本市场情况,在经济中不能用一种工具解决两种问题。过去政府只是有利率工具现在认识到仅用这一手段不够,需要宏观经济稳定性政策。政府很难预测金融市场、股票市场,而中国运用调整银行存贷款准备金率调整金融市场的方式有效,中国政府的作用令人欣慰,是最得力的。
美国学者指出,“救火”是当前全球共同面对的现实情况,而不是抱怨,应当是面对情况想办法解决。政府仍然是处理危机的主导者,一方面政府要注入资金,缓解流动性紧张;另一方面加强监管,增大监管力度,发挥监督机构作用,改善管理方式,运用市场机制,而不是重新再建立一个新系统。这次危机使人们对美国政府的能力和效率产生怀疑,过去奉行政府不干预政策,现在政府介入经济可能是长期的,但是体制不会变,监管将增强,政府将与企业联手才能发挥作用。
到目前为止,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政府干预措施达到612项,救市手段的效果各有不同,各个国家的经济刺激行动的后滞效应现在还不得而知。此后的负面影响还不清楚,例如,美元地位问题、债台高筑问题,等等。
中央党校的学者认为,政府的作用过去重要、现在重要、将来仍然重要。政府在不同国家所发挥的经济调控作用不同,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时期政府正发挥着积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看加强政府之间协调是必要的,G20会议就是一个例证,也是一次积极行动,未来新制度建设也会仍然如此。因此,政府的作用将再次减少的论断为时尚早。某些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理论局限和管理学理论局限,制约了对问题分析以及解决方案的创造,同时也有机会去创造新理论,例如:虚拟经济理论、事件经济理论、激发态经济理论、公司经济理论,等等。这些新情况都有待于去研究和探索。
增强中美战略互信 当前金融危机情况下中美两国学者认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美两国应加强合作与互信,对金融危机认识的主线是相同的,产生争议的部分是国家利益之争。
中央党校的学者认为,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是没有道理的。中国出口总量中50%以上是外资企业贡献的(跨国公司),美国在中国的利益集团并没有因为人民币汇率问题而表现异常,人民币升值未必带来好效果,汇率政策未必是一个好手段,调整贸易不平衡不能单独依赖调控汇率,人民币升值到一定程度对中美双方都不利。实际上人民币升值已经造成中国8万多小企业倒闭,2000多万农民工下岗失业。应当从经济规模角度和贸易结构角度看中美贸易问题,应放在经济全球化角度看问题。中美、中欧是一体化的,中国外汇储备1.9万亿美元是美国给的欠条,中国有了购买美国产品的权利,想买美国的高技术产品,可是美国不卖,中美两国的贸易不平衡,应当属于贸易结构问题,美国同样有责任。
美国学者认为,中美两国应该建立对国际事务负责任的两国关系,中国崛起是一件好事,中国应该发挥世界角色作用,例如:在气候、地区、世界、核问题、公共卫生、海外发展等领域。在世界事务中,展示大国能力是为了国际大家庭的利益,这次金融危机各个国家都有责任。
中央党校的学者指出,美国应当重视中方利益,调整对华政策,增强对中国的战略互信,信任关系强度也决定合作深度。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排放大国,中美两国应精诚合作,转让技术,中国不能以发展为重而损失环境,“中美互信”是非常重要的。美国财长对中国操纵汇率的指责是不严肃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达到互信的方式:一是在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加深相互理解;二是有行动计划,去做事;三是建立全球行动机制。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