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如何更快“转方式”

2010年04月26日 09:55   来源:解放日报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干春晖
    



    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更快“转方式”的重要途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更快“转方式”的必由之路。实现更快“转方式”关键还在于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提高行政效能和透明度

    问:日前举行的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必须把科学发展新要求和当前发展阶段新特征结合起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般认为,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上海有理由更快地“转方式”。请问,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上海宝山韩富群

    答:改革开放以来,在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发展战略指引下,通过大量吸引外资,积极利用人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经济获得了长期持续的高速增长。但是,这一经济发展方式近年来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表现为:

    首先,曾经长期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廉价劳动力开始短缺,劳动力价格趋于上升,一些人甚至判定,从劳动力充裕到劳动力供应短缺的“刘易斯拐点”即将出现。其次,能源、矿物资源的国际市场价格剧烈波动,使得中国工厂利润大幅减少,甚至出现亏损导致难以为继。第三,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低价出让土地、降低企业环境保护监管标准、忽视对劳动者的保护,上马低技术、高污染、高能耗工业项目,引发经济社会和生态矛盾。第四,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些贸易伙伴纷纷采用保护主义倾向政策,贸易摩擦不断,中国的出口受到很大影响,经济增长动力受到一些牵制。

    在此情形下,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为后危机时期赢得竞争主动权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要求。

    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上海在土地、能源、环境容量等发展条件方面,受到的约束更早、更大。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趋缓,更意味着靠土地、劳动、资金大规模投入的传统发展方式需尽快转变。同时,上海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顽疾”需要破解。特别是,国有企业比重一直较高,但国企的“溢出效应”并不明显,产业创新动力及资源整合能力有待挖掘。繁冗的组织结构和行政化的管理体制,也使得国企在收集、甄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迅速作出路径选择上缺乏效率。国企领导人的行政化管理和激励制度,亦导致企业不愿冒风险来进行创新决策,难以在全球范围吸引到一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

    另外,作为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商务成本较周边城市高一些是可以理解的。高成本会让一些低附加值产业失去竞争力,从而向周边地区转移,并以此来换取高端制造业和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但现在的问题是,在还没有完成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时,商务成本已经大幅上涨,导致产业过早空心化,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而经济发展速度下降,将使上海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加大研发投入以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缺乏充裕的资金支持。

    就此而言,更快“转方式”是上海突破发展瓶颈、服务国家战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为此,必须从发展服务经济、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等方面入手。

    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更快“转方式”的重要途径。早在“八五”时期,上海就开始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调整,第三产业比重有所提高,第二产业竞争力有所增强。不过,到目前为止,仍未真正形成一个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当前,有必要通过“两个中心”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在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金融业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较低的约束性条件下,要积极发挥上海金融市场体系的服务、辐射和带动功能,进一步推进金融创新先行先试,探索开展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试点,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和期货报税交割业务,推进上海金融产业投资基金试点以及完善金融环境,防范和化解各类金融风险。

    与此同时,上海拥有一流的国际航运基础建设,港口吞吐量也已全球领先。下一阶段,除进一步完善航运集疏体系外,还应注重发展诸如航运金融、船舶融资、航运保险等更为高端的服务。此外,在日益变“平”的全球化浪潮中,如何使贸易要素流通更顺畅、贸易服务效率更高、贸易成本更低,从而成为具有全球贸易功能的资源配置中心,是上海更快“转方式”的又一重要任务。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更快“转方式”的必由之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可以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能源消耗,缓解资源约束对上海经济增长的制约,提升上海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事实上,随着全球产业调整,上海正面临着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历史机遇。较完整的产业体系,优良的地理位置和国际化的人才、信息、资本、管理经验等,为上海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为此,应勇于突破“低端锁定”,学习和研发核心技术,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参与科技创新,吸引国内外金融资本投入,保障高技术人才供给。在这方面,可以推动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为重点。

    最后要强调的是,实现更快“转方式”关键还在于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提高行政效能和透明度。这是打造“低制度成本”的主要路径。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