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富二代”与“布登布洛克式动力”

2009年12月04日 09:04   来源:南方日报   蔡兵
    

    老一代企业家希望子承父业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期望恐怕多数并不能实现,因为一个人能否成为企业家,要看其是否具有这方面的才智、兴趣、机遇等。

    一个主题为“富二代的快乐成长与家业传承”的论坛近日在顺德举行。之所以举行这个论坛,据说是因为目前顺德有九成以上“富一代”的子女不愿或者不能顺利接班,令生意场上风光无比的“富一代”倍感头疼。在论坛上,部分顺德民企老板呼吁政府相关部门为他们提供教育下一代接班人的渠道,还有人直接请求:“民企老板在生意场上是能手,但很多却不善教育,我们也是纳税人之一,希望政府能引导我们怎样教育孩子,或者给我们提供更好教育孩子的渠道。”

    此一番话让我想到了一位经济学家和一本小说。小说名叫《布登布洛克家庭的衰落》,作者是德国著名作家托马斯·曼。讲的是十九世纪中期德国卢卑克城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兴衰的故事:老布登布洛克出身贫寒,但终于创办了一家大型粮食公司,成为当地富户。直到晚年,他把这个家庭办的企业当作自己的“全部世界”。他死后,产业遗留给儿子托马斯·布登布洛克。但托马斯出生在已经有钱的家庭,他对继续追求金钱不再感兴趣,只是把经营粮食生意看成是对家庭的一种责任。他把精力放在追求社会地位上,后来终于当上了参议员。托马斯的儿子,也就是老布登布洛克的孙子出生在既有钱又有社会地位的家庭,对金钱和社会地位都不感兴趣,他追求的是精神生活,爱好音乐。托马斯去世后,老布登布洛克一手创办的粮食公司关闭了,产业被卖掉,仆人被遣散,布登布洛克家庭也走向衰败。这是一个典型的“富不过三代”的故事。

    再来谈谈那个经济学家,他叫罗斯托。罗斯托从小说《布登布洛克家庭的衰落》读到的并不是“富不过三代”以及企业家精神的丧失,而是根据小说情节,用“布登布洛克式动力”一词来说明一家几代人因生活环境不同,从而追求目标不同,满足各自欲望的方式也不一样。并认为这一动力不仅可以说明一个家庭在几代之中的变化过程,也可以说明一个社会在几代时间内的变化,即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正来自于“布登布洛克式动力”:每一代人有自己追求的目标,根据这一目标建立自己的事业。社会发展正是在不同时代人的不同追求中,完成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起飞准备、起飞、成熟、高消费、高生活质量等各阶段任务,这就是著名的“经济成长阶段论”。这一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社会进步的历史脚步并不会随着一个又一个布登布洛克家庭的衰落而停顿。

    再说回“培训富二代”问题。老一代企业家希望子承父业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当然希望自己创下的家业今后还会在后代的奋斗中不断壮大,一如老布登布洛克对儿子和孙子的希望。但这种期望恐怕多数并不能实现,因为在市场经济社会,一个人是否能成为企业家,既要看其是否具有这方面的才智,更要看其是否有这方面的兴趣,此外,还要看其是否有这方面的机遇等。而这三个条件,可能多数“富二代”并不能具备,特别是许多“富二代”已经对经营企业没有兴趣,这也一如老布登布洛克的儿孙们。对社会来讲,这也并不要紧,其他家庭的后代中还会产生大量新型的企业家来补充。

    至于政府出资“培训富二代”就更没有必要了。因为企业家的后代能否当企业家,本不是一个社会问题,而是老一代对后代成长的心愿问题,政府不必也不应当对这类问题多操心,更不能拿纳税人的钱搞所谓培训。否则的话,政府官员、大学教授、医生、记者等职业人士也都可以要求政府关心他们的后代,他们也都是纳税人。还是让“富二代”培养问题回归到企业家的家庭吧。当然,一些非公益性教育培训机构,倒可以在这方面提供一些方案,以解当下一些企业家对“富二代”培养的燃眉之急。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