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名师不戴官帽戴什么

2009年09月12日 07:03   来源:新华网   宋桂芳

  高校行政化是个无须讳言的现实,沿袭下来怪状重重,破解起来阻力更大。教师节前夕,教育部评出第五届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统计发现,100位获奖者中,担任党委书记、校长、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研究所所长等行政职务的占到九成,还有人身兼几种职务,不带任何官职的一线教师仅有10人左右。

  教学名师官帽如云,似乎不算一件好事情。这就好比所谓影视歌三栖明星,大多往往哪边都没能“栖”好一样。名师当官,自然也要履职,职务性工作要忙,教学任务还要完成,分身乏术,两边的工作都做好,肯定很不容易。

  每每遇到类似问题,舆论总会呼吁“让学术的归学术、行政的归行政”,这个说法听起来很美,却多是海市蜃楼,原因既不在于高校行政化已经积重难返,也不在于为人师表的专家教授集体患上了官瘾追逐症,而恰恰在于高校管理职业化与学术利益配置机制双重错位。

  有鉴于此,不妨看看教学名师官帽如云的双重隐语。首先,高校行政管理缺乏秩序与规则,往往是“教”而优则仕,典型的是校长遴选机制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空降不断。在此背景之下,整个高校管理层往往背离了职业化管理的轨道,教得好的就来当官,职称高的就来掌权,这也就是为什么作为最有知识的地方,高校的绩效管理反而糟糕得很的根源。从这个意义上说,名师戴官帽是大势所趋,被评为全国名师竟然没有一官半职,反而很让人费解。

  其次,学术利益配置机制错位,我们总是说学术要独立要有学格,问题是做学术的也要吃饭,也要买房坐车,可是,如果没有一官半职,学术优秀者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都难以顺利兑现,正因如此,名师当官也是个补偿机制,以当官的收益弥补亏空的学术利益配置。平心而论,这不能怪教授怨名师,而应该看看我们究竟能给“裸名师”们怎样的日常待遇。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当官的名师是吃亏的,值得敬仰,个人支出的道德成本却很高。

  教学名师官帽如云,当然不值得提倡。如何处理好教学和官帽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确值得教育部门思考。在今后的评选中,还是期待能有更多不戴官帽的一线教师进入榜单,避免陷入鼓励名师往官位发展的误区。

(责任编辑:胡可璐)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