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华奥兴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奥迪4S店)被指多名销售员诱导40余名车主将定金及购车款转入个人账户,涉案金额超300万元。车主雷先生称,其在购车时被销售员以“财务系统故障”为由诱导转账76195元定金至个人账户。事后,涉事销售总监和销售员因职务侵占被警方控制,但4S店要求车主重新交钱才能完成购车流程,否则需自行追讨被骗款项。目前,车主们要求4S店继续履约或退还已支付款项并赔偿损失。(6月22日 澎湃新闻)
东窗事发后,涉事员工虽已被警方控制,但4S店却当起了“甩手掌柜”,这种将自身管理漏洞导致的损失,完全转嫁给消费者的做法,不仅是对契约精神的公然践踏,更是对品牌信誉的无情消耗。4S店一句轻飘飘的“事先不知情”,就想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这显然站不住脚 。
从法律上讲,销售人员在4S店的工作场所、工作时间,以4S店销售员的身份从事销售活动,其行为在客观上足以让消费者相信其代表着4S店 。正如律师所言,这构成了“表见代理”,其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理应由4S店承担 。消费者是出于对奥迪品牌和4S店的信任,才会在店内签订合同并支付款项 。如今出了问题,4S店将员工的职务行为切割为个人犯罪,试图让消费者为这份“信任”买单,于法于理都说不通。
更令人心寒的是4S店处理此事的态度。面对消费者的 诉求——要么继续履约,要么退款赔偿,4S店却开出了“再交一笔钱”或“无限期等待”的“药方” 。这种做法无异于将已经受骗的消费者推入“绝境” 。车主们不仅钱款悬而未决,有些人甚至面临着“有车不能开”的尴尬局面,新车闲置的折旧损失谁来承担 ?4S店利用消费者在时间、精力、金钱上的弱势地位,采取“拖字诀”,本质上是一种店大欺客的傲慢,它消耗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的耐心,更是奥迪这个百年品牌长期积累的社会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