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与两个爱爬山的朋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决定结伴去“拿下”一座高山——四姑娘山大峰。
看似突然的决定中,其实藏着一颗早想“逃离”一成不变生活的心。走向户外、徒步爬山,就像主动给生活按下一次“暂停键”——喘口气,找一片精神的留白。
上学、工作、步入婚姻……大学毕业后,同行的朋友大聪觉得自己的生活像一条单调的直线。直到3年前的一个周末,她偶然踏上了江西省武功山两天一夜的徒步路线。“那一晚,我和男友(也就是现在的老公)在山顶上瑟瑟发抖,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大聪说,那一刻,她积压已久的疲惫忽然被山野的辽阔所稀释。从此,她成了一个“户外人”。从工作地深圳市周边的山开始,几年间,她走过了大大小小40余座山,体验了泰山日出时刻的云海、华山峭壁的险峻、韩国汉拿山的火山景观、尼泊尔ABC徒步线上的雪峰……
感觉时间被“拉长”,是我们共同的感受。几年前,我第一次到北京清茶山徒步,才真正感受到户外运动的魅力,回来后就开始根据爬山经验,研究专业装备。如今各类装备颜值不同、功能各异,最初让我看得眼花缭乱,也会有想“卷装备”的冲动。好在这次准备出发去四姑娘山时,我已经有了不少户外经验,在消费选择上更理性。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对失温等各种状况的考虑,我最终选择了以实用为主的功能性产品。
近几年,我身边有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走出房间、走向户外。户外,成了他们在这纷繁时代里,为自己开辟的一方精神自留地。这种对自身体验的追求,也影响着他们在户外消费上的选择。从四姑娘山脚下徒步到大峰大本营的途中,我们与陌生队友们一路闲聊,谈到了装备购买的话题。常跑马拉松的老郭是第一次爬高海拔雪山,他说,雪山徒步与平时跑马拉松的装备几乎完全不同。冲锋衣、防水背包、徒步鞋……在对性能、品牌要“一步到位”的销售建议下,一套装备买下来,要一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