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辽阔大自然的体验买单

2025-06-20 07:0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前段时间,我与两个爱爬山的朋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决定结伴去“拿下”一座高山——四姑娘山大峰。

看似突然的决定中,其实藏着一颗早想“逃离”一成不变生活的心。走向户外、徒步爬山,就像主动给生活按下一次“暂停键”——喘口气,找一片精神的留白。

上学、工作、步入婚姻……大学毕业后,同行的朋友大聪觉得自己的生活像一条单调的直线。直到3年前的一个周末,她偶然踏上了江西省武功山两天一夜的徒步路线。“那一晚,我和男友(也就是现在的老公)在山顶上瑟瑟发抖,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大聪说,那一刻,她积压已久的疲惫忽然被山野的辽阔所稀释。从此,她成了一个“户外人”。从工作地深圳市周边的山开始,几年间,她走过了大大小小40余座山,体验了泰山日出时刻的云海、华山峭壁的险峻、韩国汉拿山的火山景观、尼泊尔ABC徒步线上的雪峰……

感觉时间被“拉长”,是我们共同的感受。几年前,我第一次到北京清茶山徒步,才真正感受到户外运动的魅力,回来后就开始根据爬山经验,研究专业装备。如今各类装备颜值不同、功能各异,最初让我看得眼花缭乱,也会有想“卷装备”的冲动。好在这次准备出发去四姑娘山时,我已经有了不少户外经验,在消费选择上更理性。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对失温等各种状况的考虑,我最终选择了以实用为主的功能性产品。

近几年,我身边有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走出房间、走向户外。户外,成了他们在这纷繁时代里,为自己开辟的一方精神自留地。这种对自身体验的追求,也影响着他们在户外消费上的选择。从四姑娘山脚下徒步到大峰大本营的途中,我们与陌生队友们一路闲聊,谈到了装备购买的话题。常跑马拉松的老郭是第一次爬高海拔雪山,他说,雪山徒步与平时跑马拉松的装备几乎完全不同。冲锋衣、防水背包、徒步鞋……在对性能、品牌要“一步到位”的销售建议下,一套装备买下来,要一万元左右。

“动辄几千元的专业装备对入门爱好者太奢侈。”大聪秉持 “实用至上”的消费观,一直将单件装备预算控制在千元以内。在她看来,把钱花在机票上,用于走向更远的地方、探索更多风景,远比“堆砌”昂贵装备更有价值。我和朋友都觉得,不是花了多少钱、买了多好的装备、报了多贵的团才会开心。徒步路上遇见陌生人,了解不同的生活状态与观念,见识异乡的风俗,去努力翻阅世界的另一面,才更有意义。

凌晨3点,我们从大本营出发,蜿蜒的灯光在雪山上映出一条“银河”。于雾中穿行,山野寂静无声,只能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与加速的心跳声,我们心无杂念,只是一味地向前走。路上不时有人因高原反应、体力透支等问题撤退折返,也有体力好的人快速登顶下撤。陌生的山友们擦肩而过,说的最多的两个字是“加油”。

登顶的一刻,刚好云开雾散。下山时,我的发尾已经结冰,索性一屁股坐在雪坡上,任由重力带着身体向下滑行。

户外消费,最终是为了把我们带向迷人的远方。当我从雪坡滑下时,装备的洁净与否、价格几何,此刻已无足轻重。唯有它们抵御严寒、保护身体的功能性,让我能安心躺在这片纯净的雪地上,感受山峰的心跳。

在四姑娘山,手机一度失去信号,断网的时间里,我把眼睛转向漫山的景色。与牦牛对视、触摸冰凉的流水、在海拔约4200米的大本营望见满天繁星……那些时刻,我开始用感官重新感知自然的辽阔。比起单纯的物质消费,我更愿意为这种“体验”买单。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为辽阔大自然的体验买单

2025年06月20日 07:0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张玘云

前段时间,我与两个爱爬山的朋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决定结伴去“拿下”一座高山——四姑娘山大峰。

看似突然的决定中,其实藏着一颗早想“逃离”一成不变生活的心。走向户外、徒步爬山,就像主动给生活按下一次“暂停键”——喘口气,找一片精神的留白。

上学、工作、步入婚姻……大学毕业后,同行的朋友大聪觉得自己的生活像一条单调的直线。直到3年前的一个周末,她偶然踏上了江西省武功山两天一夜的徒步路线。“那一晚,我和男友(也就是现在的老公)在山顶上瑟瑟发抖,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大聪说,那一刻,她积压已久的疲惫忽然被山野的辽阔所稀释。从此,她成了一个“户外人”。从工作地深圳市周边的山开始,几年间,她走过了大大小小40余座山,体验了泰山日出时刻的云海、华山峭壁的险峻、韩国汉拿山的火山景观、尼泊尔ABC徒步线上的雪峰……

感觉时间被“拉长”,是我们共同的感受。几年前,我第一次到北京清茶山徒步,才真正感受到户外运动的魅力,回来后就开始根据爬山经验,研究专业装备。如今各类装备颜值不同、功能各异,最初让我看得眼花缭乱,也会有想“卷装备”的冲动。好在这次准备出发去四姑娘山时,我已经有了不少户外经验,在消费选择上更理性。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对失温等各种状况的考虑,我最终选择了以实用为主的功能性产品。

近几年,我身边有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走出房间、走向户外。户外,成了他们在这纷繁时代里,为自己开辟的一方精神自留地。这种对自身体验的追求,也影响着他们在户外消费上的选择。从四姑娘山脚下徒步到大峰大本营的途中,我们与陌生队友们一路闲聊,谈到了装备购买的话题。常跑马拉松的老郭是第一次爬高海拔雪山,他说,雪山徒步与平时跑马拉松的装备几乎完全不同。冲锋衣、防水背包、徒步鞋……在对性能、品牌要“一步到位”的销售建议下,一套装备买下来,要一万元左右。

“动辄几千元的专业装备对入门爱好者太奢侈。”大聪秉持 “实用至上”的消费观,一直将单件装备预算控制在千元以内。在她看来,把钱花在机票上,用于走向更远的地方、探索更多风景,远比“堆砌”昂贵装备更有价值。我和朋友都觉得,不是花了多少钱、买了多好的装备、报了多贵的团才会开心。徒步路上遇见陌生人,了解不同的生活状态与观念,见识异乡的风俗,去努力翻阅世界的另一面,才更有意义。

凌晨3点,我们从大本营出发,蜿蜒的灯光在雪山上映出一条“银河”。于雾中穿行,山野寂静无声,只能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与加速的心跳声,我们心无杂念,只是一味地向前走。路上不时有人因高原反应、体力透支等问题撤退折返,也有体力好的人快速登顶下撤。陌生的山友们擦肩而过,说的最多的两个字是“加油”。

登顶的一刻,刚好云开雾散。下山时,我的发尾已经结冰,索性一屁股坐在雪坡上,任由重力带着身体向下滑行。

户外消费,最终是为了把我们带向迷人的远方。当我从雪坡滑下时,装备的洁净与否、价格几何,此刻已无足轻重。唯有它们抵御严寒、保护身体的功能性,让我能安心躺在这片纯净的雪地上,感受山峰的心跳。

在四姑娘山,手机一度失去信号,断网的时间里,我把眼睛转向漫山的景色。与牦牛对视、触摸冰凉的流水、在海拔约4200米的大本营望见满天繁星……那些时刻,我开始用感官重新感知自然的辽阔。比起单纯的物质消费,我更愿意为这种“体验”买单。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