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前行 共谋发展

2025-06-18 07:1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当地时间6月17日,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哈萨克斯坦举行。这是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成立后的盛会,也是首场在中亚召开的峰会,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5月,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中国西安成功举行,树立了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推动中国—中亚合作迈上新台阶。如今,六国领导人再度聚首,必将进一步深化睦邻友好,巩固相互支持,增强合作动力,在亚欧大陆谱写命运与共的合作新篇。

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根基深厚、现实需求广泛、民意基础坚实。30多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守望相助、团结互信,在涉及主权、独立、民族尊严、长远发展等核心利益问题上,始终给予彼此明确、有力支持,走出了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新路,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签署全覆盖、双边层面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全覆盖,“三个全覆盖”彰显了中国同中亚国家高度的政治互信、深厚的情谊以及共迎国际风云变幻的坚定决心。

务实合作,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发展机遇更显稀缺的当下,中国同中亚国家以战略远见相向而行,携手擘画区域合作新蓝图。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中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鹏盛工业园,位于塔吉克斯坦的丹加拉农业纺织产业园等合作园区项目,有效带动当地产业升级;哈萨克斯坦玛依纳水电场、札纳塔斯风电站等绿色能源项目,显著提升了区域清洁能源利用水平;中亚优质绿色农产品丰富中国市场,中国机电设备、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加速进入中亚市场。2024年,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额达948亿美元,同比增长6%。中国连续多年稳居中亚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显著领先其他经济体。国际机构评估认为,中国—中亚经济走廊已成为区域增长的核心引擎之一。

战略对接,共赴现代化发展征程。中国与中亚五国同为发展中国家,有着相似的历史际遇、共同的发展诉求、相通的振兴梦想,是实现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路人。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中亚地区已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示范区。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吉尔吉斯斯坦“2026年前国家发展纲要”、塔吉克斯坦“2030年前国家发展战略”、乌兹别克斯坦“新乌兹别克斯坦”2022—2026年发展战略、土库曼斯坦“复兴丝绸之路”战略……中亚国家积极将本国发展战略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不断增强协同效应,推动中国中亚合作走深走实。

共迎挑战,坚定践行真正多边主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面对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同中亚国家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在“脱钩断链”风险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同中亚国家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致力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中国—中亚机制根植六国,惠及世界,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通过本次峰会,中国与中亚五国将进一步夯实互信基础,凝聚合作共识,深化战略对接,推动各领域合作提质升级,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多正能量。(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郭 言)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携手前行 共谋发展

2025年06月18日 07:1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当地时间6月17日,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哈萨克斯坦举行。这是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成立后的盛会,也是首场在中亚召开的峰会,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5月,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中国西安成功举行,树立了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推动中国—中亚合作迈上新台阶。如今,六国领导人再度聚首,必将进一步深化睦邻友好,巩固相互支持,增强合作动力,在亚欧大陆谱写命运与共的合作新篇。

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根基深厚、现实需求广泛、民意基础坚实。30多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守望相助、团结互信,在涉及主权、独立、民族尊严、长远发展等核心利益问题上,始终给予彼此明确、有力支持,走出了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新路,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签署全覆盖、双边层面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全覆盖,“三个全覆盖”彰显了中国同中亚国家高度的政治互信、深厚的情谊以及共迎国际风云变幻的坚定决心。

务实合作,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发展机遇更显稀缺的当下,中国同中亚国家以战略远见相向而行,携手擘画区域合作新蓝图。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中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鹏盛工业园,位于塔吉克斯坦的丹加拉农业纺织产业园等合作园区项目,有效带动当地产业升级;哈萨克斯坦玛依纳水电场、札纳塔斯风电站等绿色能源项目,显著提升了区域清洁能源利用水平;中亚优质绿色农产品丰富中国市场,中国机电设备、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加速进入中亚市场。2024年,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额达948亿美元,同比增长6%。中国连续多年稳居中亚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显著领先其他经济体。国际机构评估认为,中国—中亚经济走廊已成为区域增长的核心引擎之一。

战略对接,共赴现代化发展征程。中国与中亚五国同为发展中国家,有着相似的历史际遇、共同的发展诉求、相通的振兴梦想,是实现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路人。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中亚地区已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示范区。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吉尔吉斯斯坦“2026年前国家发展纲要”、塔吉克斯坦“2030年前国家发展战略”、乌兹别克斯坦“新乌兹别克斯坦”2022—2026年发展战略、土库曼斯坦“复兴丝绸之路”战略……中亚国家积极将本国发展战略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不断增强协同效应,推动中国中亚合作走深走实。

共迎挑战,坚定践行真正多边主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面对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同中亚国家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在“脱钩断链”风险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同中亚国家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致力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中国—中亚机制根植六国,惠及世界,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通过本次峰会,中国与中亚五国将进一步夯实互信基础,凝聚合作共识,深化战略对接,推动各领域合作提质升级,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多正能量。(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郭 言)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