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透过“长安的荔枝”看农产品新气象

2025-06-17 07:1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长安的荔枝》引发人们热议。在剧中,公元755年,长安城李善德接到任务,要在贵妃生日前,想方设法从岭南运来新鲜荔枝。现实里,2025年夏天,正值荔枝上市旺季,广大网友吃着新鲜荔枝轻松追剧。时光流转,昔日王公贵族独享的荔枝如今已是人们的时令水果,而且品种更丰富、运送更快捷、保鲜更持久。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其实,杨贵妃吃的荔枝究竟产自哪里,尚无定论。除了岭南地区,四川泸州、重庆涪陵等都有可能。杜牧、苏轼等写的诗词恰是广告词,历经千年,让人们对荔枝另眼相看。我国荔枝产量占全球的60%,不同产区的味道也不相同。如今,妃子笑这个品种已不能代表荔枝的全部,冰荔、观音绿、巨美人、井岗红糯等诸多优质品种让人目不暇接。

荔枝好吃,但最大的缺点是采后不易保存,“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如果没有冷链保鲜技术,在远离产区之地吃上新鲜荔枝就不是一件易事。过去,我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不足、分布不均,与骨干冷链物流网络缺乏有效衔接。《“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肉类、果蔬、水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分别达到85%、30%、85%。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新一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数量达到105个。得益于保鲜科技攻关和设施建设,并依靠强大的快递物流业,目前荔枝保鲜期可达30天以上。

不仅要吃鲜果,加工产品也别有风味。过去,鲜活农产品采后处理和产地加工滞后于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很多没有加工,即使有,附加值也不高。如今,情况发生了改变。以荔枝为例,各地积极开发深加工产品,如荔枝罐头、荔枝酒、冻干荔枝、荔枝酥等。福建漳州荔枝罐头产量占全国约90%,是全国最大的荔枝罐头出口基地。广东茂名建成全国最大荔枝饮料生产基地,拥有全国唯一能加工荔枝清汁的生产线。从产量看,荔枝有大年小年之分,存在价格波动风险。加工打破了鲜果季节性销售限制,减少了价格波动,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附加值。

品尝荔枝是俗事也是雅事。近年来,文学影视与特色农业相遇,既能沉浸式感受农趣,又能激发农味消费意愿,实现农业与文旅的双向赋能。各荔枝产地挖掘农业背后的文化底蕴,借力互联网流量,做强了品牌农业。有的举办荔枝文化旅游节,开展长桌荔枝宴、荔枝摄影展活动。有的对古荔枝树进行保护和利用,开发古荔枝文化。有的建起荔枝博览馆、荔枝种质资源圃,打造主题旅游线路。有的结合品牌国际化,打造了融合荔枝文化与戏剧文化的国潮品牌“荔枝花旦”。

以上启示我们,要学会给农产品“梳妆打扮”,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仓储、物流、营销,特别是要加快补上冷链物流等短板,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一方面,聚焦产地“最初一公里”,在生产端,发展“平台企业+农业基地”“生鲜电商+产地直发”等新模式,畅通农产品上行通道;另一方面,聚焦城市“最后一公里”,在消费端,推动冷链物流向中小城市和县域下沉,鼓励各类企业共建共用冷链设施,方便消费者。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当下,中国荔枝产业故事体现了冷链惠农、加工富农、特色兴农。历经千年,古代劳民伤财的荔枝运输转变为现代利民富民的生鲜冷链。(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乔金亮)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经评论:透过“长安的荔枝”看农产品新气象

2025年06月17日 07:1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长安的荔枝》引发人们热议。在剧中,公元755年,长安城李善德接到任务,要在贵妃生日前,想方设法从岭南运来新鲜荔枝。现实里,2025年夏天,正值荔枝上市旺季,广大网友吃着新鲜荔枝轻松追剧。时光流转,昔日王公贵族独享的荔枝如今已是人们的时令水果,而且品种更丰富、运送更快捷、保鲜更持久。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其实,杨贵妃吃的荔枝究竟产自哪里,尚无定论。除了岭南地区,四川泸州、重庆涪陵等都有可能。杜牧、苏轼等写的诗词恰是广告词,历经千年,让人们对荔枝另眼相看。我国荔枝产量占全球的60%,不同产区的味道也不相同。如今,妃子笑这个品种已不能代表荔枝的全部,冰荔、观音绿、巨美人、井岗红糯等诸多优质品种让人目不暇接。

荔枝好吃,但最大的缺点是采后不易保存,“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如果没有冷链保鲜技术,在远离产区之地吃上新鲜荔枝就不是一件易事。过去,我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不足、分布不均,与骨干冷链物流网络缺乏有效衔接。《“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肉类、果蔬、水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分别达到85%、30%、85%。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新一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数量达到105个。得益于保鲜科技攻关和设施建设,并依靠强大的快递物流业,目前荔枝保鲜期可达30天以上。

不仅要吃鲜果,加工产品也别有风味。过去,鲜活农产品采后处理和产地加工滞后于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很多没有加工,即使有,附加值也不高。如今,情况发生了改变。以荔枝为例,各地积极开发深加工产品,如荔枝罐头、荔枝酒、冻干荔枝、荔枝酥等。福建漳州荔枝罐头产量占全国约90%,是全国最大的荔枝罐头出口基地。广东茂名建成全国最大荔枝饮料生产基地,拥有全国唯一能加工荔枝清汁的生产线。从产量看,荔枝有大年小年之分,存在价格波动风险。加工打破了鲜果季节性销售限制,减少了价格波动,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附加值。

品尝荔枝是俗事也是雅事。近年来,文学影视与特色农业相遇,既能沉浸式感受农趣,又能激发农味消费意愿,实现农业与文旅的双向赋能。各荔枝产地挖掘农业背后的文化底蕴,借力互联网流量,做强了品牌农业。有的举办荔枝文化旅游节,开展长桌荔枝宴、荔枝摄影展活动。有的对古荔枝树进行保护和利用,开发古荔枝文化。有的建起荔枝博览馆、荔枝种质资源圃,打造主题旅游线路。有的结合品牌国际化,打造了融合荔枝文化与戏剧文化的国潮品牌“荔枝花旦”。

以上启示我们,要学会给农产品“梳妆打扮”,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仓储、物流、营销,特别是要加快补上冷链物流等短板,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一方面,聚焦产地“最初一公里”,在生产端,发展“平台企业+农业基地”“生鲜电商+产地直发”等新模式,畅通农产品上行通道;另一方面,聚焦城市“最后一公里”,在消费端,推动冷链物流向中小城市和县域下沉,鼓励各类企业共建共用冷链设施,方便消费者。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当下,中国荔枝产业故事体现了冷链惠农、加工富农、特色兴农。历经千年,古代劳民伤财的荔枝运输转变为现代利民富民的生鲜冷链。(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乔金亮)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