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宝贵确定性

2025-06-13 08:3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当地时间6月9日至10日,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在英国伦敦举行。中美双方进行了坦诚、深入的对话,就各自关心的经贸议题深入交换意见,就落实两国元首6月5日通话重要共识和巩固日内瓦经贸会谈成果的措施框架达成原则一致,就解决双方彼此经贸关切取得新进展。从日内瓦到伦敦,两国沿着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相向而行,不仅为中美经贸关系发展注入稳定预期,更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了宝贵确定性。

此次会议是在两国元首战略共识指引下开展的一次重要磋商,标志着双方重回制度化、程序化的对话轨道。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双方建立起可预期、有规则的程序性对话平台,为处理复杂经贸议题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美方代表卢特尼克表示,若无两国领导人的直接沟通,“达成协议会非常困难”。国际社会普遍以谨慎乐观态度评价此次磋商,认为这是中美通过机制化渠道管控分歧的积极示范。中美经贸磋商机制的良好运作,有利于中美之间进一步增进信任,进一步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健康发展。

中方始终以建设性态度推动磋商,对经贸对话抱有充分诚意,同时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值得警惕的是,日内瓦会谈后中美经贸关系一度重陷僵局,根源在于美方部分人士固守零和博弈思维,对双边互信造成严重损害。过去几个月,在单边关税措施冲击下,美国企业和消费者首当其冲承受损失。美方应当汲取教训,切实排除干扰因素。

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中美在经贸领域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国美国商会会长何迈可曾表示,关税战就像一场“事实验证”,证明中国是美国重要的商品市场,也是美国商品重要的供应来源。截至2024年,美国在中国设立的企业多达7.3万家,总投资额超过1.2万亿美元,覆盖电子通信、汽车制造、消费品、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中国美国商会最新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美企没有撤离中国市场的计划。事实表明,美企在中国投资兴业,不仅有利可图,也造福两国人民。两国互利共赢的空间远大于分歧冲突,加强合作是中美经贸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美合作之利,超越双边,惠及全球。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两国关系的稳定器作用无可替代。此次伦敦会谈展现的务实姿态与初步成果,已为国际市场注入宝贵的“乐观情绪”。双方当倍加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势头,始终着眼双赢结果,将元首共识不折不扣转化为具体行动。下一步,双方应按照两国元首通话达成的重要共识和要求,进一步发挥好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作用,不断增进共识、减少误解、加强合作。希望美方拿出恪守承诺的诚信精神和切实履行共识的务实行动,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落实好“伦敦框架”。

伦敦会谈再次表明,中美经贸关系正走向更为成熟的崭新阶段。走向成熟,意味着要超越泛政治化干扰,秉持实事求是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意味着恪守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将共同利益的蛋糕越做越大;更意味着在把握正确航向的同时,精准拿捏处理分歧的分寸与艺术。期待双方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沿着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迈出新步伐。(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郭言)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宝贵确定性

2025年06月13日 08:3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当地时间6月9日至10日,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在英国伦敦举行。中美双方进行了坦诚、深入的对话,就各自关心的经贸议题深入交换意见,就落实两国元首6月5日通话重要共识和巩固日内瓦经贸会谈成果的措施框架达成原则一致,就解决双方彼此经贸关切取得新进展。从日内瓦到伦敦,两国沿着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相向而行,不仅为中美经贸关系发展注入稳定预期,更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了宝贵确定性。

此次会议是在两国元首战略共识指引下开展的一次重要磋商,标志着双方重回制度化、程序化的对话轨道。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双方建立起可预期、有规则的程序性对话平台,为处理复杂经贸议题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美方代表卢特尼克表示,若无两国领导人的直接沟通,“达成协议会非常困难”。国际社会普遍以谨慎乐观态度评价此次磋商,认为这是中美通过机制化渠道管控分歧的积极示范。中美经贸磋商机制的良好运作,有利于中美之间进一步增进信任,进一步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健康发展。

中方始终以建设性态度推动磋商,对经贸对话抱有充分诚意,同时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值得警惕的是,日内瓦会谈后中美经贸关系一度重陷僵局,根源在于美方部分人士固守零和博弈思维,对双边互信造成严重损害。过去几个月,在单边关税措施冲击下,美国企业和消费者首当其冲承受损失。美方应当汲取教训,切实排除干扰因素。

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中美在经贸领域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国美国商会会长何迈可曾表示,关税战就像一场“事实验证”,证明中国是美国重要的商品市场,也是美国商品重要的供应来源。截至2024年,美国在中国设立的企业多达7.3万家,总投资额超过1.2万亿美元,覆盖电子通信、汽车制造、消费品、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中国美国商会最新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美企没有撤离中国市场的计划。事实表明,美企在中国投资兴业,不仅有利可图,也造福两国人民。两国互利共赢的空间远大于分歧冲突,加强合作是中美经贸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美合作之利,超越双边,惠及全球。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两国关系的稳定器作用无可替代。此次伦敦会谈展现的务实姿态与初步成果,已为国际市场注入宝贵的“乐观情绪”。双方当倍加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势头,始终着眼双赢结果,将元首共识不折不扣转化为具体行动。下一步,双方应按照两国元首通话达成的重要共识和要求,进一步发挥好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作用,不断增进共识、减少误解、加强合作。希望美方拿出恪守承诺的诚信精神和切实履行共识的务实行动,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落实好“伦敦框架”。

伦敦会谈再次表明,中美经贸关系正走向更为成熟的崭新阶段。走向成熟,意味着要超越泛政治化干扰,秉持实事求是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意味着恪守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将共同利益的蛋糕越做越大;更意味着在把握正确航向的同时,精准拿捏处理分歧的分寸与艺术。期待双方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沿着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迈出新步伐。(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郭言)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