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90后乡村教师,也是一名粉丝数近150万的视频博主。开通自媒体“乡村教师日记”以来,我把镜头对准乡村小学的孩子们,记录日常点滴。未曾想到,没有刻意设计、精妙运镜,更无华丽文案与剪辑,这些简单又稍显粗糙的影像,意外地触动无数网友的心,累计播放量超3.9亿次,成为一扇观察乡村教育的小窗口。
在我初次任教的班级里,全班48人中,留守儿童有36人。我小时候也是一名留守儿童,因此暗下决心,自己经历过的孤独决不能重演。除了关注学习,我也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变化,用尽量多的时间去陪伴、守护他们。周末,我和学生一起干农活、做饭、爬树摘枣子;暑假,我带着他们过生日、捉知了、田野间玩耍。久而久之,我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成了他们信任的好朋友。一次家访时,我突然想到,不妨把这些拍下来,给孩子们留下一份宝贵记忆,也让更多人了解乡村更生动、更鲜活的一面。
今天的乡村教育真的不一样了。少了“设施落后”的符号,也少了留守儿童“孤僻”的刻板印象,在我的镜头里,“快乐”才是关键词。视频中,既有我和孩子们一起吃火锅、放风筝的开心瞬间,也有收他们作业时斗智斗勇的“名场面”。有时候,我直接把相机交给孩子们,让他们记录闲聊时的童言无忌。拍摄时,他们就是在做生动、立体的自己,有学习中的专注、有嬉戏时的大笑,也有被批评后的反思。真实而富有童趣的反应,让许多网友忍俊不禁,有人留言“原来留守儿童的生活不都是苦情剧,更多是充满烟火气的成长诗篇”。通过拍视频,孩子们用鲜活而热烈的生活镜头,冲破以往关于留守儿童的扁平认知,形成了跨越城乡、拉近心灵的情感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