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可“瘦身” 服务需“强体”
北京市朝阳区 李君强
车长7米左右,能耗比大车减少15%以上……让公交车变“瘦小”,是很多城市的创新尝试。这一改革,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更好适应部分公交客流量减少的现状。“瘦身”的同时不断“强体”。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小微巴士,扩大了公交服务覆盖范围,在解决微循环路线接驳难等方面发挥作用。
要让小型化公交“小快灵”的运输效果充分展现,未来还得在完善公共交通线网上多下功夫。比如,优化地铁与公交的接驳,解决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再如,对线路进行智能网联改造,定制公交经过路口,信号灯优先放行;以数据算力优化交通运力,哪里乘客多,公交就开往哪里。
如今出行需求更加多元,但公交依然有固定的客群。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推动服务多样化、品质化,是其发展方向。周密调研、科学论证,带动公共交通的整体优化和精细运营,确保路网疏密有度、通达有序,就能实现居民出行便利度、舒适度的持续提升。
艺术扎大地 诚心赢受众
辽宁省大连市 任飞帆
台上演员高亢地吼着秦腔,高潮时现场观众齐声跟唱;台下雷鸣般掌声不时响起,很多人红了眼眶。近期,甘肃人安万和他的民间秦腔剧团辗转西北多地演出,受到线上线下观众欢迎。
草根艺人的唱腔质朴粗犷、宽音大嗓,与露天环境格外契合。团长安万身世坎坷,却一直坚持传唱流淌千年的血脉之声。他们不怕吃苦,认真对待每一场演出;注重倾听观众心声,致力于老戏新排,把大家喜闻乐见的秦腔传统经典全本搬上舞台。万人同吼秦腔,线上学唱《兴汉图》……观众以自己的行动,表达对传统戏剧的认可和喜爱。原汁原味的秦风秦韵受到热捧,足见拥抱时代、贴近生活、扎根群众是激发民间艺术活力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