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房,设施齐全,24小时专人陪护,让你的“毛孩子”比在家待着还舒服……然而,动辄数百元一晚的寄宿费,让不少“家长”直呼肉痛。但比起价格,参差不齐的服务质量更让人头疼。(1月13日《法治日报》)
春节临近,人可以放假回老家,家里的“毛孩子”怎么办?得益于宠物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宠物寄养方兴未艾。可正如无数新生事物,宠物寄养行业还处于“放养”状态——既没有细化的行业标准,也缺乏相应的管理方法,导致寄养市场良莠不齐。其中,“高收费”无疑引来最多争议,值得讨论一番。
首先价格是否偏高?这可能见仁见智。按理说,市场决定价格。在春节期间“一窝难求”的情况下,出现短暂大幅涨价也是正常的市场行为。而且,宠物寄养也并非易事,实际上是一个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的服务,尤其是在特殊节点,人力成本提高其实也合情合理。而目前市面上的宠物寄养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宠物旅馆、寄养乐园等专职门店,也有宠物医院、宠物店、家庭寄养等兼职服务,价格也从数百元到上万元不等,“毛孩子”的家长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
但问题或许不是出在价格的高低上,而是这笔钱是否花得明明白白、物有所值、有所保障。这恰恰是眼下寄养市场容易出现消费纠纷的地方——收费不透明、管理不规范、“寄后”无保障等。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常见有消费者反映寄养服务涉嫌虚假宣传、货不对板,以及“因寄生病”等情况。可现实中,又因为缺乏相应的管理约束及责任界定,相互扯皮、不了了之恐怕是多数纠纷的结局。这也让不少“毛孩子”的家长坦言,选择寄养也如开盲盒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