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社会竞赛回归初衷

2024-12-18 07:22 来源:南方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让社会竞赛回归初衷

2024年12月18日 07:22   来源:南方日报   默 达

  创新作文、科技发明、公益环保、数理竞赛……如果您家里正好有一位还在上学的孩子,想必对这些五花八门的社会竞赛并不陌生。日前,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明确中小学生社会竞赛活动若干管理要求的通知》,其中明确各竞赛活动办赛单位不得依靠收取学生家长的费用来举办竞赛或考试活动,引发广泛关注。

  事实上,这样的表述并非首次出现。2022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就曾印发《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其中就明确指出竞赛应坚持公益性,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并在多个环节提出了“零收费”的要求。此次广东再提“零收费”,既是对既有政策精神的落实,也将管理范围向下调至省一级,可进一步纠治“竞赛敛财”现象,助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

  为何再三强调“零收费”?在办比赛这件事上,公益性往往是公平性的前提。此前,部分竞赛虽然不收取报名费,但会要求参赛者“订杂志”“交资料费”,其实已经开了变相收费的口子;“花钱买奖”吃相太难看,有的办赛方自己搞起了“培训”,得奖的学生都是“花钱由专家指导”,更是打了一手“好算盘”;更不用说许多竞赛分初赛、复赛和决赛,有合作的培训机构可以“直通决赛”,或是交钱就有“复活名额”,这显然有失公平。此次发布的《通知》中,就对参赛渠道、培训资质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更进一步,赛制上的不合理,监管上的不严格,以及近年来频频被曝光的“替考”“代画”等乱象,都无形中加重了学生参赛的负担,也偏离了举办各类社会竞赛的初衷。《通知》另一个引发关注的点,就在于对“代考”等诚信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解决方案,要求进一步完善竞赛评奖程序,加强全过程监管,有条件的赛事还需保存录像和录音。在要求提交成果作品的竞赛中,参赛学生和指导老师还需要签订诚信承诺书。只有杜绝弄虚作假和学术不端,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办赛质量,确保赛事公平,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

  回顾社会竞赛的发展过程,它经历过含金量十足、培养众多人才的“黄金时期”,也遇到过资质良莠不齐、学生盲目参与的“过热状态”。究其原因在于个别社会竞赛偏离了办赛初衷,沦为“升学加分”“攀比炫耀”的资本;部分学生和家长也感到格外焦虑,无形中使得参赛者被“筛选”,真正对相关领域感兴趣、有特长的学生却缺乏参赛的动力。

  严格监管是手段,减负增效才是目的。希望相关措施帮助参赛者“轻装上阵”,真正赛出公平、赛出水平。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