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走”声音也是一种侵权

2024-10-11 07:18 来源:南方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偷走”声音也是一种侵权

2024年10月11日 07:18   来源:南方日报   静 子

  国庆上网被“雷军”骂了整整7天?有媒体报道,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里,短视频平台出现了大量“雷军”的发言视频,涉及堵车、调休、游戏等热门话题,时而言辞犀利,时而爆出粗口。据悉,这些发言与知名企业家雷军并无关系,而是由AI合成。目前,相关短视频已被各大平台下架。

  从“AI孙燕姿”“AI周杰伦”翻唱歌曲,到“郭德纲”讲英文段子、“霉霉”讲流利中文,再到如今“雷军”七天骂翻全网,AI配音在网络世界的应用并不鲜见。原本,制作者只是在小范围玩梗逗乐,却逐渐变为在违法、悖德边缘疯狂“试水”:有人利用AI语音招摇撞骗、有人利用AI技术“重现”已故明星的声音……凡此种种,皆提示我们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也要格外关注潜藏的风险。

  当声音被AI“偷走”,我们该怎么办?有人深恶痛绝,比如雷军在评论区回复3个愤怒的表情;有人予以反击,积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近日,有媒体整理了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一起AI生成他人声音的案例,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重申AI配音的底线与红线,即声音作为一种人格权益,具有人身专属性,任何自然人的声音均受法律保护,对录音制品的授权并不意味着对声音AI化的授权,未经权利人许可,擅自或许可他人AI化录音制品中的声音,构成侵权。

  其实,关于个人声音的保护,相关法律早已亮明了态度。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肖像权保护的有关规定。”形形色色的声音侵权、声音诈骗不断出现,旗帜鲜明地保护声音,既是对我们人格权益的一种高度重视,也是对技术风险的一种有效规制。

  就防止AI配音侵权而言,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比如,作为传播链条中的重要一环,社交平台需要格外关注此类音视频的真伪,对侵权素材及时作出处理,必要时标注“疑似AI合成”之类的提醒。再比如,网络恶搞不能没有边界,广大网友也要学会尊重别人的合法权益,绝不能突破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有人说,人工智能开启了大变革时代,机遇背后“暗流涌动”。从AI配音出发,要平衡技术发展与相应的法律责任、道德责任,无疑长途漫漫、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