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网上医疗科普一片净土

2024-09-24 14:4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短视频时代,医疗科普类颇有流量。据媒体报道,在一些网络平台,不少“医生”的科普变了味,有的竟然穿着吊带裙、露腰装等服饰,通过色情擦边的剧情演绎、露骨的两性话题挑逗引流,然后开始售课带货。

  “伪科普”现象亟待整治

  医生在网上分享医学知识,造福百姓是好事。但医生不能随便在网上科普,国家对医生进行医学科普有严格规定,各大医院也有管理要求。很多“网红医生”的视频文案都是复制粘贴而成,比如,类似“帮你还原一个真实的急救场景,绝对抓眼球”的内容比比皆是。【详细

  “伪科普”现象的滋生,一方面源于部分账号深陷流量陷阱,“圈钱”无底线;另一方面,医学知识相对专业,公众难以辨认真伪。再加上“伪科普”信息主体分散、花样繁多、隐蔽性强、鉴别成本高等,给监管治理带来较大难度。【详细

  业内各方要切实负起责任

  对于短视频平台来说,可以对医疗类账号实行严格的认证制度,确保创作者具备相关的医学专业背景或资质。此外,也要加强内容监管,包括优化平台的推荐算法,优先推荐经过认证的、高质量的医疗科普内容,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内容检测和验证,自动识别虚假信息或检测内容的科学性。【详细

  卫生主管部门、医疗机构也要做到有放有收、收放自如。一方面,要鼓励医务人员主动触网科普健康知识;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对医疗视频直播及网络问诊的约束与监管,对于利用医生身份进行直播带货的账号予以封禁,坚决杜绝违规行为。【详细

  鼓励更多优质科普内容

  当前,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健康科普短视频的兴起和传播,折射出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对高质量、便捷健康信息的需求。要引导更多懂医疗、会传播的人才参与到健康科普中来,鼓励更多优质科普内容生产者发声。【详细

  从根本上讲,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还是要增强科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参与科普,并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主动、及时、准确发声。“真科普”的声音洪亮了,让科学的阳光照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伪科普”自然也就少了。【详细

  (以上综合经济日报、光明网、北京晚报)

  V视角:

  @闲人大桥:一些所谓的“网红医生”就不是医生。

  @三尺庄谐:对重要职业直播要实行身份认证。

  @狱婪:不要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去盲目信。

  @易:应该鼓励正规医院开展直播或科普。

  @泠库:花样百出,还是为了带货。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尽管有关部门多次出台规范,平台监管日渐加强,但涉医的“伪科普”依然在互联网上涌动。还医疗科普一片净土,监管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医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医疗科普不应由市场来主导。如果是医生做短视频,医生个人加强自我约束是一方面,其所在医院的监督也很重要。医院应当要求有自媒体账号的医生进行备案登记,并向医生告知发布短视频的相关要求。对于那些擦边乱入的“网红医生”,送你们一句话,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还网上医疗科普一片净土

2024年09月24日 14:4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短视频时代,医疗科普类颇有流量。据媒体报道,在一些网络平台,不少“医生”的科普变了味,有的竟然穿着吊带裙、露腰装等服饰,通过色情擦边的剧情演绎、露骨的两性话题挑逗引流,然后开始售课带货。

  “伪科普”现象亟待整治

  医生在网上分享医学知识,造福百姓是好事。但医生不能随便在网上科普,国家对医生进行医学科普有严格规定,各大医院也有管理要求。很多“网红医生”的视频文案都是复制粘贴而成,比如,类似“帮你还原一个真实的急救场景,绝对抓眼球”的内容比比皆是。【详细

  “伪科普”现象的滋生,一方面源于部分账号深陷流量陷阱,“圈钱”无底线;另一方面,医学知识相对专业,公众难以辨认真伪。再加上“伪科普”信息主体分散、花样繁多、隐蔽性强、鉴别成本高等,给监管治理带来较大难度。【详细

  业内各方要切实负起责任

  对于短视频平台来说,可以对医疗类账号实行严格的认证制度,确保创作者具备相关的医学专业背景或资质。此外,也要加强内容监管,包括优化平台的推荐算法,优先推荐经过认证的、高质量的医疗科普内容,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内容检测和验证,自动识别虚假信息或检测内容的科学性。【详细

  卫生主管部门、医疗机构也要做到有放有收、收放自如。一方面,要鼓励医务人员主动触网科普健康知识;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对医疗视频直播及网络问诊的约束与监管,对于利用医生身份进行直播带货的账号予以封禁,坚决杜绝违规行为。【详细

  鼓励更多优质科普内容

  当前,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健康科普短视频的兴起和传播,折射出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对高质量、便捷健康信息的需求。要引导更多懂医疗、会传播的人才参与到健康科普中来,鼓励更多优质科普内容生产者发声。【详细

  从根本上讲,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还是要增强科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参与科普,并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主动、及时、准确发声。“真科普”的声音洪亮了,让科学的阳光照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伪科普”自然也就少了。【详细

  (以上综合经济日报、光明网、北京晚报)

  V视角:

  @闲人大桥:一些所谓的“网红医生”就不是医生。

  @三尺庄谐:对重要职业直播要实行身份认证。

  @狱婪:不要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去盲目信。

  @易:应该鼓励正规医院开展直播或科普。

  @泠库:花样百出,还是为了带货。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尽管有关部门多次出台规范,平台监管日渐加强,但涉医的“伪科普”依然在互联网上涌动。还医疗科普一片净土,监管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医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医疗科普不应由市场来主导。如果是医生做短视频,医生个人加强自我约束是一方面,其所在医院的监督也很重要。医院应当要求有自媒体账号的医生进行备案登记,并向医生告知发布短视频的相关要求。对于那些擦边乱入的“网红医生”,送你们一句话,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